無罪言

哀哀民何辜,遭此兇歉厄。 初聞數米炊,次復並日食。 草根掘欲盡,木皮屑不給。 疲老就枯僵,少壯作捐瘠。 千百存什一,烏喙仍菜色。 朝憂夕恐懼,不得見新麥。 城市逐末徒,奔走困貴糴。 剝牀遂及膚,近半死於疫。 吾皇素仁惠,一念軫飢溺。 發粟通有無,寬逋已徵索。 郡縣乏宣化,鞭撲庭下赤。 貪官猴而冠,健吏虎而翼。 天災偶參會,人意莫致詰。 淮楚困烽塵,荊蜀斃鋒鏑。 湘潭煩調戍,洪贛事供億。 昔聞惟內地,可以稱樂國。 豈料一年飢,狼狽如此極。 公卿飽輿臺,王侯羅第宅。 私財足苞苴,公帑罄符籍。 匪難活民命,何以壽國脈。 子牟心徒勞,之武壯自惜。 安得扣九關,玉階面咫尺。 天地本至仁,君臣願一德。 賢人斯在位,能者各效職。 太守務循良,監司去姑息。 智則謀朝野,勇則衛疆埸。 自然風雨時,自然稼穡植。 自然至和生,自然元氣實。 何憂乎驩兜,何畏乎強敵。 勿罪狂斐言,斯言定金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兇歉厄:兇險歉收的災難。
  • 什一:十分之一。
  • 烏喙:形容人因飢餓而臉色發黑。喙(huì)。
  • (zhěn):傷痛。
  • 寬逋:放寬拖欠的賦稅等。逋(bū)。
  • 鞭撲:鞭打。
  • 苞苴(bāo jū):賄賂。
  • 符籍:符冊登記簿。
  • 子牟:即公子牟,借指心懷朝廷的人。
  • 之武:燭之武,此處借指有才能卻未被重用之人。

翻譯

悲哀啊百姓有何罪過,遭遇這樣兇險的歉收災難。起初聽聞只能數着米粒做飯,接着又要每日都合併着吃飯。草根都挖掘得快要沒有了,樹木的皮屑也不夠用。疲憊年老的人變得乾枯僵硬,年輕少壯的也瘦弱得不成樣子。成百上千人中僅存十分之一,人們臉色都像烏黑的鳥嘴仍是菜色。早晚都擔憂恐懼,不能見到新麥。城市中追逐商業利益的人,爲購買昂貴的糧食而奔走困窘。搜刮百姓竟到了傷害肌膚的地步,近一半人死於疫病。我們的皇帝向來仁慈,一心傷痛於百姓的飢餓和水淹。發放糧食來調節有無,放寬拖欠的賦稅徵索。郡縣裏缺乏宣揚德化,在庭下用鞭子抽打。貪官就像獼猴戴着帽子,能幹的官吏如老虎長了翅膀。天災偶然匯聚,人意也無法去責問。淮楚地區受困於烽火戰塵,荊蜀地區被兵器所殺。湘潭不斷被徵調去戍守,洪贛之事需要供應。以前聽說只有內地,可以稱得上是安樂之地。哪裏料到一年饑荒,竟狼狽到如此極致。公卿們家中滿是輿臺,王侯們羅列宅第。私人錢財足以用於賄賂,公家的財庫傾盡符冊登記簿。不但難以救活百姓的性命,又靠什麼來延續國家的命脈。心懷朝廷的人白費心力,像燭之武那樣有才能的人也只能自我憐惜。怎樣才能叩開九重天關,讓皇帝的玉階近在咫尺。天地本來就最是仁慈,君臣應該同心同德。賢能的人佔據官位,有能力的人各自發揮職能。太守致力於奉公守法,監司去除遷就縱容。有智慧就爲朝野謀劃,有勇氣就保衛邊疆。自然能有合適的風雨時節,自然能種植莊稼作物。自然能有極致的和諧生成,自然能讓元氣充實。何必擔憂驩兜,又何所畏懼強敵。不要怪罪我這狂妄的言語,這些言語如金石般堅定。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社會遭遇災荒後百姓的悲慘狀況以及對時政的批判。詩中通過對百姓的艱難生活,如糧食匱乏、疫病橫行等的細緻描繪,體現了作者對民生的關切。同時批判了官員的腐敗和不作爲。詩中表達了對皇帝仁慈的肯定,也期望君臣能夠團結一心,讓賢能之人發揮作用,以改善現狀。整體風格沉鬱而悲憤,感情真摯強烈。詩中運用了大量生動的描寫和比喻,使詩歌更具表現力。最後作者強調自己所言的真誠和堅定,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趙汝績

趙汝績,字庶可,號山臺,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寓會稽。太宗八世孫(《宋史·宗室世系》一九)。與戴復古多唱和(《石屏詩集》卷二《題趙庶可山臺》)。有《山臺吟稿》,已佚。《江湖後集》輯其詩爲一卷。 趙汝績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江湖後集》爲底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