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比歲(bǐ suì)**:連年。
- **豐稔(fēng rěn)**:猶豐熟,指莊稼豐收。
- 治弘: 治國大道,此處可理解爲一種美好的狀況與理念。
- 匪念: 不思念,這裏指不放在心上。
- 執輿者: 駕車的人,此處代指孔子 (出自《論語·微子》中「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當時孔子讓子路向他人問渡口,自己在車上執輿)。
- 問津: 詢問渡口,後用「問津」比喻探問情況或嘗試。
翻譯
在南邊開墾了幾畝田地,妻子兒女和我一同在田間鋤頭耕地。 近年來莊稼連年獲得豐收,我不禁仰望着天空,歌唱這太平盛世,讚美這治國大道。 我本就不把貧困放在心上憂慮它,超脫塵世方能讓自己心情愉悅。 遙想起當年孔子帶着弟子趕路,讓子路向當地人詢問渡口,也是來到這平坦之地探尋前路。
賞析
這首《田居》展現了田園生活質樸、平淡卻又充滿欣喜的一面。首聯「南開數畝田,妻子共鋤耕」一句直接描繪出一幅家庭共同勞作的溫馨畫面,數畝薄田,夫妻兒女共同耕種,給人一種寧靜而樸實的感覺,突出了田園生活的勞作之樂與家庭的和睦。 頷聯「比歲頗豐稔,仰天歌治弘」描繪了連年豐收後詩人內心的喜悅。莊稼豐收,詩人仰天高歌,歌頌的不僅是生活的富足,更是一種對太平盛世、理想治國之道的讚譽,體現出詩人的胸懷和對大環境的肯定。 頸聯「憂貧本匪念,忘物自怡情」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的心境,不在意物質的貧困,忘卻身外之物,追求內心的自得、情感的愉悅,反映出一種高逸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尾聯「遙憶執輿者,問津來上平」巧妙引入古代典故,與孔子一行問路的舊事聯繫起來,在平淡質樸的田家生活中,注入了歷史的厚重感。或許詩人藉此表達自己如同孔子問津一般,也在不斷探尋人生的道理與方向,深化了詩歌的內涵,給整首詩增添了一份深遠的意味 ,讓讀者透過田園的表象,看到詩人深層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