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夷白滬至遂偕過瞻園讀樊夏近句用前韻
水廳霜乾梧葉層,一客據坐同枯僧。
拍肩海市數日耳,縮地疑有鬼物憑。
心解瞻園繼壇坫,發興那恤疲荒乘。
六代江山逝鶯燕,撇旋何來下爪鷹。
啜茗欠伸仰天笑,車箱拽我紅埃騰。
主人嶽嶽光氣凝,映架俊骨陪徐陵。
風騷演繹通氣類,擺落一世矜微能。
文書束梱几案亂,眼豁細字編谿藤。
垂花瓔珞爛户牖,中裊瘦石寒於冰。
弄筆非想非非想,上叩儵忽誰爲譍。
鄭侯雄視黜餘子,到此口哆如不勝。
傳鈔默念付十手,恨未買就百尺綾。
流沫出走俯塘影,得味不數鮮鱗罾。
畢竟儒生結習在,券挾半句償千繒。
掉頭城郭捨獨返,穿衢小雨明竿燈。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