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後二日得寶華盦主人寄書賦酬

已高塵外蹤,襟服影畿輦。 軒騰一匡略,夢寐撫罍琖。 餘光眩兩海,萬怪尚規矕。 天賜金莖露,救喝蘇汗喘。 矧存插斗窗,發篋鴻濛顯。 鼎彝供摩挲,籤架稱偃蹇。 屢躡西山屐,須鬢松黛染。 古鼠出窺瞰,鸞鶴下冉冉。 翠微最高臺,八荒納一眄。 迢迢精靈開,漠漠鐘梵卷。 白雲日夕佳,留與飛鴻篆。 極覽搆恍惚,厓亭盛郊餞。 緘札遂相及,憶遠腸百轉。 冰雪隔衣裳,勝區同禁臠。 好賢繾綣心,孰踵捫苔蘚。 世變大益急,何地寄微管。 翻禱庇林泉,神明臨强飯。 春風坼柳條,暖氣融原衍。 藤杖錄來南,謝墩終挂眼。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