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志樓賦謝王南康贈酒兼送解官歸金陵

憶昨來避梁易偶,火繖千山肆狂走。 會從鹿洞陪高宴,賓主觥觥覯二叟。 惟公骨清鬚眉蒼,被服儒雅意良厚。 何況風采照鄉國,介節循聲滿人口。 世上官吏日煊赫,見公反令脫氛垢。 我友易君尤歎嗟,結廬竊比依南斗。 朅來重厲支筇興,琴志樓頭雨穿牖。 松檜無色歌無聲,難得城中致甕酒。 頑劣雖自愧陶潛,逸事實接王宏後。 越日微霽枉騶卒,元精注射映巖藪。 同行銜檄張使君,亦頗襟趣殊科臼。 奈何乞罷乘舸還,遽稱計日付印綬。 既驚且默不可留,草木低徊瀑來吼。 彭蠡之水包萬山,遺愛誰憐到雞狗。 嗟公此去無一錢,十年祗飽看廬阜。 神明完堅造物亨,起視東南伏耆耈。 吾衰待訪秦淮濱,回睇奇雲一攜手。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