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游後湖啜茗閣上

歲首雪罅晴須臾,游目誓造荒寒區。 臆決後湖阻裙屐,奔拂獰柳鴉聲麤。 穿郭小車歇隄岸,虛舟仰卧不可呼。 但見狹流界數道,乾死荇藻頳泥汙。 側尋壖腳踏沮洳,或俯而僂昂而趨。 水氣寫我作孤鷺,瘦影明滅浮叢蘆。 野橋脫板挂壤木,試履戰骭奚僮扶。 瞻祠守者導登閣,進茗廊廡拈微鬚。 無賴風光果誰主,空向厲鬼相揶揄。 淩波塵襪久寂寞,竦巒帶堞留畫圖。 層層翠竹起幽籟,殘陽慘澹棲桑株。 獨立放歌破蒼莽,不問荷香圍酒壺。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