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戴烈婦詩
人生孰無死,一死扶三綱。
天地將欲閉,見此麟鳳祥。
江陵張氏女,殉夫何從容。
絶命遺兄書,辭義嚴秋霜。
上言秋君死,茝義當隨行。
一時苟怯死,萬日恨之長。
非謂無舅姑,非謂無弟兄。
非謂無女兒,所重沒世名。
童年母見背,及笄丁父喪。
今夏痛子夭,今復降此凶。
今隨秋君行,天帝在我旁。
下言女假巧,乳少今無孃。
長成多讀書,於兄終不忘。
是歲庚戌冬,張子旅上京。
哭妹感噩夢,晨寤大愕驚。
忽忽淚承頰,容貌爲變更。
同人方慰薦,夢幻故荒唐。
翻然一紙書,開視刀劍傷。
事真乃非夢,失聲去堂堂。
張子赴喪歸,哽咽陳始終。
烈女適戴君,字沅名苣衡。
少小明詩書,事夫何温良。
秋君苦鑽仰,痼疾已在牀。
形影非一朝,至性知其剛。
立後答婦恩,預託諸母行。
諸母夙敬愛,聞言重兢兢。
烈女喻指意,笑謂非所望。
爲寧諸母心,絮述自處方。
反面謝秋君,自保寬胸腸。
肺腑不能語,醫言詎無誑。
爲君撫巧兒,何忍自賊戕。
女伴或來視,酬對逾尋常。
收檢及瑣瑣,假貸咸歸償。
父兄有手札,一一奉姊藏。
一朝望斷絶,不見憂迫容。
膏沐進新衣,還進餅與湯。
秋君氣僅屬,有語目微張。
似詰衆不救,聽者莫能詳。
烈女面大赤,衆意親鑪鐺。
旋遣婢媪去,有聲發內廂。
群疑乃反視,解救驚不遑。
方知進食意,仰藥犯所妨。
猶懼不速發,閉戶傾餘漿。
先時有劉媪,助殮人稱揚。
生前戲相託,倉卒忽來傍。
玉貌加生時,啟手見新創。
何時衆未覺,割臂曾作羹。
千曲達一直,十目辟精誠。
爭仁淬智勇,匪人能周防。
一念遂萬年,合葬龍山陽。
張子徵文辭,冀以傳芬芳。
哀哉道喪世,禍有滔天狂。
周公不爲公,莊姜不爲莊。
國變靦視息,泚筆汙我裳。
前年急鄂難,張子獨相將。
孰云共患難,誼乃同死生。
頎然偉丈夫,哭妹涕浪浪。
三年負一諾,寤寐叢彷徨。
清晨天宇肅,高風正寥翔。
我仁日月至,志氣當清明。
發憤爲此詩,一髮爭微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陳曾壽
晚清官員、詩人。字仁先,號耐寂、復志、焦庵,家藏元代吳鎮所畫《蒼虯圖》,因以名閣,自稱蒼虯居士,湖北蘄水縣(今浠水縣)巴河陳家大嶺人,狀元陳沆曾孫。光緒二十九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廣東監察御史,入民國,築室杭州小南湖,以遺老自居,後曾參與張勳復辟、僞滿組織等。書學蘇東坡,畫學宋元人。其詩工寫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詩的後起名家,與陳三立、陳衍齊名,時稱海內三陳。
► 1199篇诗文
陳曾壽的其他作品
- 《 散叟復園先後來湖上同作富春之遊過滬與石欽下榻海日樓旬日別後皆有詩至作感懷六首寄答 》 —— [ 清 ] 陳曾壽
- 《 散原先生夜過觀先師關先生及強甫遺稿感而有詩奉答一首 》 —— [ 清 ] 陳曾壽
- 《 蘇堪上海所居園中有栝四株李拔可所贈也既來長春故居斥賣栝還舊主今蘇堪逝世栝亦枯矣拔可乃作還栝圖徵題 》 —— [ 清 ] 陳曾壽
- 《 臨江仙 其一 》 —— [ 清 ] 陳曾壽
- 《 慈勝庵同人步月 》 —— [ 清 ] 陳曾壽
- 《 再次前韻和治薌 》 —— [ 清 ] 陳曾壽
- 《 秋間予病幾殆陟甫九兄夷希同年邀遊鄮山時爲八月十一日爲予五十初度兩兄齋僧普佛爲先母周太夫人資冥福歸後病 》 —— [ 清 ] 陳曾壽
- 《 蘇堪輓詩 》 —— [ 清 ] 陳曾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