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濤園過乙盦晚歸飲市楼

歲闌衢巷昏寒雨,同車往尋居士語。 窺簾隱几參楞伽,示疾維摩一教父。 暫幸責言斷消息,猶獲促坐相嫗煦。 零章銜袖字欹斜,重重帝網摹天女。 修羅海出傷心句,亦有金光現初祖。 多生流轉冬瓜印,普攝威音還淨土。 野狐別具大願船,笑挽渴羌造酒所。 一燈羇旅熟羊胛,莫問攢眉在何許。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