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至保定越閏月二日實君布政兄讌集蓮花池作

闊略積歲懷,奔騁萬里途。 執手皦日下,各驚顏貌癯。 世難責攸寄,誰能愛微軀。 連宵倒衷腸,屏風觸僮奴。 繞屋念先澤,涕隕霑襟裾。 君也奮相接,百躍併一吁。 城偏蓮花池,勝蹟耀上都。 爲我召賓僚,良辰挈榼壺。 亭館信瑋麗,雙塘茁芙蕖。 曲廊引坡陀,醜石絡四隅。 交加古木色,濃翠垂霄鋪。 弄影白玉梁,得像蓬瀛無。 三聖留鑱珉,慨慕塵劫餘。 絃誦未墜地,盛稱黃與吳。 遭值公退後,嬉此過隙駒。 昔賢勞萬物,匪躬殉所圖。 及出眺高明,恍與造化俱。 一張而一弛,文武道不誣。 期君休天鈞,集氣於沖虛。 執古御今有,湛然貫精麤。 洗心息以踵,囂訟皆笙竽。 茲來覿政役,復極視聽娛。 綢繆尊俎間,醉語效區區。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