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劉幼雲之官陝西提學使

皇運遘邅屯,丕變競興學。 四方被聲教,繡衣出參錯。 坐圖昧根據,廷謀脫羈縛。 東鄰絃歌盛,望洋指先覺。 裹糧遣就之,翕合飽諮度。 虛往而實歸,羣公亦垂橐。 劉侯鶱騰姿,影海聳片鶚。 爰整關中駕,過憩潯陽郭。 鄉井有斯人,夙心契冥漠。 把袂奮談舌,燈搖涕欲落。 覘國以自鏡,頑珉待剖琢。 魯鄒道經天,萬冶護其躍。 功成迹象外,此事基澹泊。 秦風未湮墜,巖藪富蘊璞。 刮磨發光精,九州可照爚。 沈沈龍養淵,浩浩魚縱壑。 因時爲隆污,闔闢在管籥。 恢疏慎所持,族命固有託。 飄鬢廬峯旁,積痗寫一酌。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