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一日後湖觀荷同施履卿毛實君伯韓兄弟葛虞軒劉班侯
秋陰孕晨雨,涼色潤郊郭。
游侶魚貫前,野航欣有託。
捷疾脫箭靫,飄兀捲筍籜。
蕭蕭葭葦風,零語挂寥廓。
菱芡紛糾縵,細朵波光掠。
敗荷猶映蔚,千頃青漠漠。
淤洲得柳隄,板橋半燒爍。
二一衝煙鷗,銜魚眼中落。
棘徑夾修篁,遂涉太傅閣。
雲霄萬古意,相顧念腰腳。
瓦墁見毀畫,佻達戲爲虐。
其習萌恣睢,教失孝義薄。
飢僧亦逃去,租吏稍朘削。
風景舉目非,誰云世外樂。
小飲敵荒寒,積慮赦纏縛。
歸隨梱箬舟,聽噪城門鵲。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