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徳清二首 其一

· 姜夔
木末誰家縹緲亭,畫堂臨水更虚明。 經過此處無相識,塔下秋雲為我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木末:樹頂。木,樹木;末,樹梢。
  • 縹緲(piāo miǎo)亭:形容亭子高遠、若有若無的樣子。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 畫堂:華麗的堂舍。
  • 虛明:空明,指光線充足而明亮。

翻譯

在那高高的樹梢之上,不知是誰家的一座若隱若現的亭子;華麗的堂舍臨近湖水,顯得更加空明而又光亮。我路過這個地方,沒有一個相識的人;唯有那佛塔之下的秋日雲朵,似乎是爲我而生,陪伴在旁。

賞析

這首詩開篇便以獨特視角描繪出一幅奇景,「木末誰家縹緲亭」,將亭子置於樹頂之上,既點明瞭其位置之奇,又營造出一種虛幻縹緲之感,增添了幾分神祕感。「畫堂臨水更虛明」,描寫出臨湖的畫堂在湖水映襯下愈發顯得空明澄澈,畫面感極強,透着一種寧靜又優雅的氣息。

後兩句「經過此處無相識,塔下秋云爲我生」則由寫景轉入抒情。詩人行旅途中經過此地,舉目無親,在冷清寥落中,那塔下悠悠飄浮的秋雲彷彿是特意爲陪伴自己而生。秋雲本是自然之象,但詩人賦予它人的情感和行爲,以景襯情,情景交融,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旅途的孤寂,同時也借秋雲展現出一種曠達超脫的心境,給人以空靈悠遠之感,讓人回味無窮。整首詩意境清幽,筆法細膩,用簡潔的語言抒發了複雜的情感 。

姜夔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遊。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爲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