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攜隆恪夫婦登恪小從過天泉洞御碑亭觀天池
雨餘披霽輝,稠疊雲巖出。
草徑引逶迤,松林拂疎密。
雜花眩白紅,豔奪桃李色。
仙洞迫在眼,再挹幽泉滴。
苔壁汚鑱鐫,魂冷龍蛇窟。
斜登御碑亭,異人覿彷彿。
下瞰青茫茫,原野春煙裂。
盆浦帶濂溪,波光盪無極。
連岡指新塔,升降疲嶄崱。
左睨崥嶂雄,蔽若垂天翼。
石泉依寺院,龍魚寒尚蟄。
戰壘講經臺,蕪沒廢興跡。
紫陽昔解官,山北始攀陟。
踵尋增慨然,遺風鴉啼滅。
弔古別殘僧,雲中影搖兀。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小除日樊山屢示新詠疊韻遣悶 》 —— [ 清 ] 陳三立
- 《 楊喆甫觀察酒集東關河廳 》 —— [ 清 ] 陳三立
- 《 贈程樂庵工部 》 —— [ 清 ] 陳三立
- 《 陶齋尚書所藏歐西水畫冊 》 —— [ 清 ] 陳三立
- 《 攜病山晚步非園看玫瑰 》 —— [ 清 ] 陳三立
- 《 立秋夕園望 》 —— [ 清 ] 陳三立
- 《 莫愁湖看雨 》 —— [ 清 ] 陳三立
- 《 周雪盦乞題浮嵐作雨石供爲九雲石之一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