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峴山謁羊叔子祠堂
奇功不隱世,嘉德盛懷柔。
麾旄麗山川,帶礪奠皇州。
嵸巃隆昔貌,瀟灑撫茲游。
極目縈楚甸,振襟帶漢流。
窮岫礙天經,陰泉測地幽。
藹藹亭館靜,輝輝城堞浮。
美觀愜遺愛,驚覿償冥搜。
榛苓展芳躅,風教欽來休。
悅山性可適,媚古慮無尤。
誓結麋鹿侶,苟謝緇塵羞。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