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一日攜兒子寅恪登恪孫封懷買舟游燕子磯遂尋十二洞歷其半至三台洞而還
閉置不樂摩華顚,雜影江滸晴呼船。
從游年少蹲篷底,貪看拍岸驚濤旋。
千峰散翠日氣午,鼓角十里高風傳。
迎人伏燕勢欲起,走循爪距登其巔。
覆碑一亭卧兵子,荒荒草木山依然。
往歲支筇伴國老,霜髯領客疑飛仙。
控摶雲物俯形便,憂樂滿抱垂雄篇。
偷閒逆卜以躬殉,滄桑戀此晷刻延。
重來墮淚誦公句,恍臨魂魄聽幽蟬。
降投佛剎飽炊黍,作計選勝窺洞天。
屐齒未到負夙願,踴躍取徑啼烏連。
塊然巖壁列萬丈,錯落嵌寶誰搥穿。
所歷諸洞並邃窈,如仰雪屋成方圓。
稍嫌香火烘木偶,遮接構架擎修椽。
有穴冥通鐵甕郭,遏絕禁閉尋無緣。
最號瓌麗三台洞,廣幕刻畫衆妙懸。
九龍垂胡蜿蜒出,獅猊文豹相屬聯。
下浸巨池澄靈泉,觀心宛止鯢桓淵。
旁扶欄楯踐梯級,又由蜂孔闢大千。
覆盂之形豁雙牖,剗石作槅橫一鬈。
層累而上益眩瞀,欲老茲洞迷歸年。
澹浮巖氣鏡霄漢,眼瑩二水洲鋪氊。
寄巢虛空落咳唾,電謝人代盟枯禪。
揖讓征誅定何物,野鴨飛處皆腥羶。
含哀倐忽墜淨地,瑣屑摹記今難全。
仍健腰腳踏碎礫,掉首醜石酣牛眠。
歸帆溼秋拂蘆葦,霏紅西照銜山妍。
暝邀燈火市聲動,笑能興盡肝腸牽。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漫興 》 —— [ 清 ] 陳三立
- 《 送羅布衣游廣州軍府 其二 》 —— [ 清 ] 陳三立
- 《 發義門鋪道上 其二 》 —— [ 清 ] 陳三立
- 《 觚庵園紅梅雨樹盛閉戲占絕句 其二 》 —— [ 清 ] 陳三立
- 《 瓦店旅夜憶余知縣在田楊秀才灝時兩君先一日赴樊城 其一 》 —— [ 清 ] 陳三立
- 《 胡宗武翰林示倉園水榭酒集之作和酬兼寄琴初滬上 》 —— [ 清 ] 陳三立
- 《 迫廻風磯舟望有感懷 》 —— [ 清 ] 陳三立
- 《 再哭羅孺人絕句十六首 其十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