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李一山乞題唐拓武梁祠畫像
莽莽數千載,古物日摧剝。
金石失堅牢,絹紙况脆薄。
傳有武梁畫,荆川蓄唐拓。
冠裳雜器飾,洪聶摹朱確。
輾轉歸秋盦,馨冷蓬萊閣。
獲石紫雲山,運開神靈躍。
嫁女任城李,匳具喧麟角。
授受成掌故,因緣進冥漠。
厥後迷所主,魂警賈胡攫。
一山振奇人,歌吟伏海若。
述德寶舊物,奔命以求索。
把袂翔國門,端倪扃捫鑰。
怵惕抱古胸,躑躅循牆腳。
破寐得楚弓,喜溢涕欲落。
惜脫灰燼餘,殘本披約略。
猶保四哲圖,天意終有託。
新說改家族,人紀慘飄藿。
教孝弭作亂,度世不死藥。
血氣同尊親,自聖懸先覺。
期藏金字塔,大塊一私橐。
五州震仰之,光芒魑魅卻。
道存非非想,罪言償笑諾。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