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紀勝三篇康更生王病山胡琴初陳仁先黃同武同游 其一 破山寺

虞山蜿蜒如卧蛇,膚體青熒草樹盛。 升降英靈秀南紀,控湖拱海專其勝。 迎旭竹箯緣陂陀,好鳥揚音已滿聽。 常建句中破山寺,結搆果然幽且夐。 劈巖分流幻蹟存,不改禪房通曲徑。 有栝二株桂株一,各越千歲各瘦硬。 復繁古木陰廣殿,柯葉交加晝疑暝。 游侶蹴踏五洲歸,入座氣與諸天定。 舊識老衲惜死去,未及說法演大乘。 當年故相作逐臣,扶杖屢至親鐘磬。 收拾家國一團蒲,非懺非悟佛燈映。 祇餘題榜照煙嵐,鷹鵠迴翔蛟虯橫。 從來刼運銷靈窟,緜緜神理初念印。 更逐黃蜂尋道場,樵路藥香無究竟。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