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甫郵書旦暮從閩督解官歸次前韻

東西南北人,又載營魄至。 四海莫之容,信短英雄氣。 一昔書告我,羣彥角文字。 小叩而大鳴,聲雅起廢墜。 窮荒得此樂,師儒所分惠。 奈何寄專梱,翻覆輕變置。 長安似弈棋,流傳匪訛僞。 兀隨繡斧還,猶痛珠崖棄。 鼉龍湧山嶽,欲駕無勒轡。 鑿空迷歸年,拊心痗成瘵。 幸留鷹爪囊,汲溪可烹試。 期子訪毘盧,呼僧話九帥。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