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孫廣鈞飲集浩園作

瀟湘灩灩春城夕,幾日看花夢相隔。 簾外東風吹細寒,西園爛漫招吟客。 華筵軒館敞清峻,佩影瓊琚映瑤壁。 壓檻桃枝低亞紅,倒池楊柳輕搖碧。 草長蜂游祗自媚,拂拭闌干更相惜。 黑雲蒼黃送飛雨,照眼江山失咫尺。 主人解頤工說詩,咳唾珠天紛葳蕤。 翰林博士盡惆悵,大呼脫帽傾流離。 酒酣潦倒百憂集,瀛海飛輪羽書急。 已驚哥舒棄關隴,又見王恢伏馬邑。 聖手焦勞促視師,城郭嗚嗚夜吹笛。 將率功名委草莽,江海樓船壓強敵。 祗今時事已成冤,相逢花發且開尊。 高歌上馬各歸去,送客流鶯啼到門。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