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京師陳戶部同年

紫燕辭南雁辭北,離思飄颻逐秋色。 天邊羽翼甯當乖,寂寞孤城憶京國。 京國緐華佳可游,共君蹀躞御溝頭。 龍驤宮闕朝霞起,魚貫胡同夕照浮。 清時歌舞年年在,輦轂歡踪散人海。 等閒取酒向貂蟬,爛漫珠璫動光采。 二八雛鬟正妙齡,第一才名四座傾。 朝朝留飲不辭醉,夜夜聞歌若有情。 花底光陰如石火,一時淪落君還我。 宣武門前車馬鳴,綽約啼妝遮道左。 別來世事儘堪憐,狡虜樓船暗塞天。 朝議紛紜氣欲奪,軍容慘澹還戍邊。 莽蕩瀛寰鼓聲死,跨海旌旗連萬里。 從約何曾決兩言,捷音徒震旁人耳。 儒生太息道空存,劍佩蕭條但閉門。 相望兵戈祝滿眼,零亂關山有夢痕。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