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平江道上六首 其六
註釋
- **登穴:登上山穴(這裏可能指一個較高的洞穴處之類位置)。 **
- **周流:周遊、遍行。 **
- **蟠天:環繞天空。 **
- **騰躡:騰空而上。 **
- **逡巡(qūn xún):因爲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 **
- **氣鬱蔥:形容草木茂盛、生機勃勃的樣子,也可形容景色富有生氣。 **
- **精魄:精神魂魄,可理解爲作者的情思。 **
- **須臾:片刻,很短的時間。 **
- **煙景:雲煙繚繞的景色。 **
- **餘愴:剩餘的悲傷,猶言餘哀。 **
- **造恍惚:進入一種恍惚如夢幻的境地。 **
- **巖岫(yán xiù):山巒,峯巒。 **
- **隆隆:形容聲音宏大,這裏指水流在澗中發出的聲音。 **
- **仄澗:狹窄的山澗。 **
- **漭漭(mǎng mǎng):形容水面廣闊無邊。 **
- **懸沫:飛濺的水花。 **
- **颺(yáng):飛揚,飄蕩。 **
- **卓爾:卓越、突出的樣子。 **
- **龍門關:地名,當是險要關卡,具體位置待考。 **
- **圻疆(qí jiāng):邊界。 **
- **屏幛:屏風、屏障,這裏指像屏障一樣的山勢。 **
- **崢嶸:形容山勢高峻突出。 **
- **天塹:天然的壕溝,這裏指險要的地勢。 **
- **哂(shěn):譏笑。 **
- **行役:因公務而出門跋涉。 **
- **微尚:微小的志趣、意願。 **
- **土風:當地的風俗。 **
- **緬:緬懷、追思。 **
- **鐵蕩:放縱不羈的樣子。 **
- **空明:空曠澄澈,也指天空。 **
翻譯
登上山穴眺望那巍峨高山,山巒連綿氣勢愈發雄壯。 山脈蜿蜒環繞着天空,夾帶着萬千溝壑,似要騰空而上,直入那虹霞之上。 一列列山峯參差不齊地排列着,好像人們相互徘徊、謙退禮讓 。 好一幅生機勃勃的美景啊,真希望自己的情思能長留於此。 離別不過片刻之間,但走着走着又忍不住回頭眺望。 天地間似乎蘊含着悲傷的情緒,那雲煙繚繞的景色更觸動了我剩餘的哀傷。 來時的路途彷彿進入了恍惚的夢境,沿途峯巒各不相同。 水流在狹窄的山澗發出隆隆巨響,飛濺的水花漫天飄揚。 那突出的龍門關啊,處在邊界之地像一道堅固的屏障 。 山勢高峻,石頭的顏色也隨之變幻,這天險地勢令人覺得那些困難都不足爲懼。 此地憑藉險要地勢阻擋豺狼,由此我想起了那些稱霸的英雄。 而我已經厭倦了這因公務的奔波,心中只願去耕種田園寄託那微小的志趣。 緬懷此地淳樸醇厚的風俗,那桂花松柏就如同有貞正誠信的品格讓我契合心意,無比嚮往。 我放縱地去探尋前人的蹤跡,天空空曠澄澈中我獨自吟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平江道上的壯觀景色,蘊含着作者複雜的情感。開篇描繪登山所見,通過「登穴望高山,周流勢逾壯」等句,展現出高山環繞、氣勢磅礴的景象,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接着用生動筆觸寫山峯姿態,「列峯面參差,逡巡走相讓」賦予山峯以人的姿態和情感,增添了畫面的靈動之美。
詩中也飽含了詩人的情感,「離別在須臾,去去復還望」流露出對這一方山水的不捨。「乾坤含悲情,煙景觸餘愴」 藉助天地景色表達內心的惆悵哀傷。而「拒險扼豺狼,因茲想霸王」一句,由眼前險要地勢聯想到歷史上稱霸的英雄,爲詩歌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 末尾作者表達了自己對歸隱躬耕生活的嚮往,「伊餘倦行役,躬耕託微尚」,與前面描繪的自然景色相呼應,反映出詩人在自然中找到心靈寄託,厭倦塵世紛擾,渴望遠離世俗,去尋求內心寧靜的思想情感。整首詩情景交融,既有壯麗的山川描繪,又有深沉的情感抒發,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水準。

陳三立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題顧石公松花江踏雪尋詩圖卷子 》 —— [ 清 ] 陳三立
- 《 除夜 》 —— [ 清 ] 陳三立
- 《 渡湖望廬山口號 其二 》 —— [ 清 ] 陳三立
- 《 過劍泉鑑園出示新作賦贈 》 —— [ 清 ] 陳三立
- 《 留別墅遣懷 其九 》 —— [ 清 ] 陳三立
- 《 爲仲炤丈題何詩孫翁所畫馴鷗園二雪松 》 —— [ 清 ] 陳三立
- 《 題瓶齋所藏湘綺翁論詩冊子 》 —— [ 清 ] 陳三立
- 《 賀李一平結婚聯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