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平江道上六首 其六
登穴望高山,周流勢逾壯。
蟠天夾萬壑,騰躡虹霞上。
列峰面參差,逡巡走相讓。
佳哉氣鬱葱,精魄庶得傍。
離別在須臾,去去復還望。
乾坤含悲情,煙景觸餘愴。
來途造恍惚,巗岫非一狀。
隆隆仄澗鳴,漭漭懸沫颺。
卓爾龍門關,圻疆界屏幛。
崢嶸石色改,天塹哂安放。
拒險搤豺狼,因茲想霸王。
伊余倦行役,躬耕託微尚。
土風緬清醕,桂柏契貞諒。
軼蕩搜前蹤,空明颯孤唱。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同漚尹病山太夷過劍丞不遇撫其園樹而去 》 —— [ 清 ] 陳三立
- 《 雨霽入山園梅已放花喜而有作 》 —— [ 清 ] 陳三立
- 《 立春日超社第十九集讌濤園宅 》 —— [ 清 ] 陳三立
- 《 題夏伏雛燕北紀難圖冊 其一 》 —— [ 清 ] 陳三立
- 《 光緒三十四年除夕 》 —— [ 清 ] 陳三立
- 《 幼雲歸覲九江故里重過金陵赴青島賦此贈別 》 —— [ 清 ] 陳三立
- 《 武陟官廨贈杜俞 》 —— [ 清 ] 陳三立
- 《 壽黃石孫觀察七十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