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峙青同年屬題李文忠致曾文正廿七通手牋冊
中興將相三四公,天啓文忠繼文正。
當年勳績迭驅駕,要竭智勇基篤敬。
末流人物稍衰歇,運會亦失周宣盛。
旋斡乾坤又一時,晚節猶堪誇後勁。
事往雄圖復安在,祇博帝右痛梟獍。
黃侯破肆拾墨跡,沆瀣兩賢依性命。
眼中綽約立人豪,聯貫珠璣白月映。
我衰披視涕泗俱,留誘健者起考評。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酬樊山疊韻見贈 》 —— [ 清 ] 陳三立
- 《 別范大當世携眷還通州 其一 》 —— [ 清 ] 陳三立
- 《 有人傳蘇堪督師赴龍州道上作二篇因題其後 其一 》 —— [ 清 ] 陳三立
- 《 步門前菜圃看晚食於露地者 》 —— [ 清 ] 陳三立
- 《 游武昌西山經黃州雜詩五首 其一 》 —— [ 清 ] 陳三立
- 《 張其淦明代千遺民詩詠初編題詞 》 —— [ 清 ] 陳三立
- 《 召北客彈箏者作數弄聚家人聽之 》 —— [ 清 ] 陳三立
- 《 小除後二日聞俄日海戰已成作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