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嘉納治五郎以考察中國學務來江南既宴集陸師學堂感而有贈
國家喪敗餘,頗復議新政。
仍遵今皇謨,囁嚅誦甲令。
四海學校昌,教育在釐正。
所恨益紛龐,末由基大命。
去聖日久速,終古一陷穽。
禮樂壞不修,侈口囈孔孟。
譬彼涉汪洋,航筏失導迎。
盲僮拊駒犢,曠莽欲何騁。
陶鑄堯舜誰,多算有借鏡。
東瀛脣齒邦,決泱大風盛。
亦欲煦濡我,挾以禦物競。
羣士忽奔湊,有若細流迸。
觥觥嘉納君,人倫煥斗柄。
創設師範章,捷速日還併。
歸置游釣地,瞬息變謳詠。
起死海外方,撫汝支那病。
頃者翩來游,蓄念摯且勁。
蹤迹北而南,王公徧造請。
聯袂金陵城,須眉柳月暎。
雍容貌儒者,頓使增歎敬。
朋侶二三輩,冠服盡明靚。
晶天蟲鳥絕,酒坐龍虎橫。
劍珮冷無聲,深堂步寥夐。
歷觀我黌舍,根柢析究竟。
瞠目不能答,頭汗羞瞀醟。
君既洞癥結,反擬施括檠。
色下語益純,孰云雜嘲評。
余乃執爵興,種禍豈能更。
誘掖振厲之,先覺順其性。
大同無町畦,天人互相慶。
欷歔立歧路,仰視纖雲淨。
持此謝嘉賓,且以證後聖。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誄亡室羅孺人聯四首 其一 》 —— [ 清 ] 陳三立
- 《 正月廿五日止庵相國假乙盦齋作逸社第一集招蒿庵中丞庸庵制府漚尹侍郎病山方伯入社同人成賦詩 》 —— [ 清 ] 陳三立
- 《 園夜寫意 》 —— [ 清 ] 陳三立
- 《 喜伯夔至次杜園用江風體韻 》 —— [ 清 ] 陳三立
- 《 次韻答李審言滬居見寄 》 —— [ 清 ] 陳三立
- 《 壽左子異宗丞五十 其二 》 —— [ 清 ] 陳三立
- 《 聞雲秋自永州解兵退居長沙有寄 》 —— [ 清 ] 陳三立
- 《 鄧山長保之太守出箑索題因贈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