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寄楊叔玫時楊爲江西巡撫令入紅十字會觀日俄戰局

海涎千斛鼉龍語,血浴日月迷處所。 吁嗟手執觀戰旗,紅十字會乃蝨汝。 天帝燒擲坤輿圖,黃人白人烹一盂。 躍騎腥雲但自呼,而忘而國中立乎,歸來歸來好頭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鼉龍(tuó lónɡ):揚子鱷,這裏用來營造一種神祕、洶涌的氛圍。
  • 吁嗟(xū jiē):感嘆詞,表示嘆息。
  • 坤輿圖:指大地,這裏象徵世界局勢,包含着當時混亂的國際關係。
  • :通「爾」,你。

翻譯

大海翻涌着千斛的波濤,彷彿鼉龍在低語,鮮血漫卷,連太陽和月亮都迷失了方向。唉,手持觀戰旗幟,可紅十字會卻彷彿是寄生於這殘酷戰局的東西。上天彷彿在焚燒拋擲這世間版圖,黃種人與白種人在這一場混戰中被烹煮在同一個「盆子」裏。人騎在充滿血腥的雲霧之上呼喊,卻忘了自己的國家正處於中立,還是歸來吧,好好保住自己的腦袋。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日俄戰爭時期的殘酷景象。開篇「海涎千斛鼉龍語,血浴日月迷處所」通過誇張的描寫,營造出極爲震撼的戰爭畫面感,寫出戰爭的血腥和混亂。「吁嗟手執觀戰旗,紅十字會乃蝨汝」表達了對打着紅十字會旗號卻被戰爭利用現象的憤懣。「天帝燒擲坤輿圖,黃人白人烹一盂」 則寫出在這場國際大戰中所有人都深受其害。最後 「躍騎腥雲但自呼,而忘而國中立乎,歸來歸來好頭顱」 對那些投身混戰、忘卻自身國家中立立場的人發出了冷峻的勸告,反映出詩人對於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對這種不顧國家立場盲目捲入戰爭行徑的批判。整首詩,語言激烈,情感憤懣,展現出詩人面對複雜且殘酷現實的反思與痛心。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