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澥別抵下關無江船復還因攜泛小舟至吳園晚飲酒榭賦以紀興
江郎凌晨掉頭去,快犢奔車影春樹。
鞅鞅投鞭復自還,江干無船波連山。
走書招我入大笑,塵土涴面衫痕殷。
一日得過又無事,爲喚小舸同捻鼻。
千搖萬兀爭冷風,瞬息檣艫銜水次。
港縫纖穿曳使前,摩窣戞擊聲穨然。
盡氣脫出曠莽處,兩眼只瞥團團天。
煙暝雲沈萬楊柳,虎踞鍾山如縛狗。
吳氏園亭花葉新,倚徧闌干識儂否。
斜睨濠堂茅盡揭,主人去作濟時傑。
邊頭生事不歸來,可憐溪水明於雪。
人生意氣羞牛後,君亦負囊恣狂走。
百年促膝能幾時,獨秀峯頭定搖首。
須臾回棹燈光裏,刀匕長筵吾與爾。
腥鮓大胾但嚼之,斟杯更嬲小桃子。
江郎江郎呼起起,別恨懽悰兩莫比。
笑詛明朝刖雙趾,蹣跚再呷秦淮水。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