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日本優場雜舞

矗矗竹竿承屋椽,一人插肩屹如山。 一兒猱升據其顛,盤辟撇掣風雹旋。 趾箝竿尾反側間,縱軀橫伏翼兩拳。 銜擲錦帕落九天,四無依倚危哉艱。 須臾滿堂聲颯然,戈壁萬里一兒前。 荒忽穹冥撲飛仙,翻項掀臂凌虛懸。 躍就一繩臥作氈,羣兒爭投恣所便。 頭脊尻掌相鉤攀,或若垂瀑若拖煙,霹靂破柱虹飲川。 又有一兒勢孤騫,嶄巖廓落迷歸年。 一兒仰足天梯連,倒影下壓舞蹁躚。 葳甤寶蓋立華鬘,眩亂變滅萬目憐,嗟汝狡獪誰爲傳。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