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日旭莊社集樊園即席得黠韻

楓脂蕨茸霜未殺,野徑犢車奪健鶻。 幽堂燈火蟲語低,列坐儒服閒巾帓。 行遯偷爲文字飲,如依蛩駏聽啁哳。 須臾飛觴薦臛臠,銀鱠堆盤佐蟚螖。 忘言欲到葛懷世,加餐安用耳餘軋。 呵噓腹中書傳香,敵以流匙羹糝滑。 攖懷阻海十萬家,有田不歸慴大猾。 吾黨掌無吹毛刃,坐令瘡痍吮貙猰。 九區孽眚積華嵩,儻許巫陽下識察。 且謀一醉嬉故技,伸紙大癡乘小黠。 三家師說校異同,雅詠自劾懲足刖。 但留微命待澄清,孰必宿憤痛洗刮。 門外蕉雨濺黧面,夜歸笳角正摩戞。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