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日徐園雅集爲馮蒿庵姚菊坡吳補松沈子封陳庸庵曹耕蓀蘇靜階諸公及余凡八人皆光緒丙戌進士榜同年生也庸

海陲夏木交繁陰,風竿霧閣森如林。 流人蝟集蟻旋磨,眼穿禹域搖歸心。 結蟠蛇虺螫未已,噴涎蕰毒誰能禁。 吾儕弔影玩駒隙,宛比神兕棲龍禽。 痛定感舊慕氣類,圖聚蝸角開煩襟。 徐園樹石特幽邃,勝日往往聯朋簪。 把茗樓觀瞰平野,蒙茸纖草霽秧鍼。 屈指卅年登科記,稱盛桃李時評欽。 祇今世亂半飄泊,猶著數輩躭噤吟。 可憐報國好身手,或爲柱石爲甘霖。 各淫墳籍發光怪,永嘉未絕正始音。 余衰忝託淵明里,自笑空撫無絃琴。 杯酒顏酡騁談謔,餘生一樂千黃金。 當階莓苔游跡掃,微許乳燕呢哺侵。 呴濡相保覓形影,看取圖像偕浮沈。 尚書孤衷牢萬態,句成戀昔還傷今。 攜哦欄楯對霄漢,遺響恍惚飛仙尋。 後約泥飲獼猴跪,照席應待片蟾臨。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