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柴承吳彥復遺言以家藏黃癭瓢畫軸見寄別墅感愴賦此

淝上吳公子,少壯慕其節。 屢忤權貴人,一官謝朝列。 恣爲江海游,頗亦娛聲色。 窮愁納騷雅,吐句獨雋絕。 依人益蹭蹬,風痺有瘖舌。 輿疾滬瀆居,走視對嗚咽。 玉折淹三歲,宿艸幾臨穴。 鶴柴將遺誡,割贈寓永訣。 乃拾癭瓢畫,付余溪上宅。 覩物懷酒坐,論事肝腸熱。 蹀躞山水間,孤標映蘭雪。 況聞獲茲軸,愛其興寄別。 遂自署癭公,嚮往比芳潔。 斯人本詩流,久作江南客。 見許與余類,內媿匹前哲。 一爲嬉昇平,一爲丁亡國。 篇什落江湖,神驥形跛鼈。 但餘畫中叟,逃世愜宿昔。 意得柳貫魚,踏岸蓼花白。 印證九原心,張壁向悽惻。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