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日送節庵往崇陵種樹超社諸公同賦

帝舜之葬迷蒼梧,有臣泣血攀號呼。 一歲百籲十還往,天鑒下窆哀頑軀。 飄髯負土冰霰區,萬夫邪許羣靈趨。 異典終畢鑾衛散,微衷稍展筋骸痡。 卧疾車箱指海角,跽捧飛白輝蓬廬。 走視賓親互勞問,餘痛在腹塵污祛。 爲述負恩首宗袞,父子裹足稽冥誅。 蠕動千官各有態,已忘崩坼翹髭鬚。 祖宗養士三百載,黧面對汝增欷歔。 朔風攪晴夢萬里,又往種樹臨長衢。 天寒歲暮逐鴻鵠,至日簑笠應成圖。 移根穿石絡鼇極,交柯蒼翠籠山隅。 懸知寸寸澈泉淚,散作膏液榮萬株。 引領靈禽四翔集,長白雲氣飛來麤。 待長龍鱗照天地,此手信有神明扶。 相望亘古橐駞在,休問運會留一鋤。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