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國師挽詞
儒臣表諫垣,立朝有正色。
試外翔炎徼,風培垂天翼。
輾轉擁節旄,泱漭控南極。
爲治本清靜,雄圖蟠寸臆。
恥翹赫赫功,身教化貪墨。
儉素寖移風,四海歸耆德。
運會兆崩解,矢竭彌縫力。
及老鎮江介,禍延幾不國。
盡瘁支艱危,縈寐弭反側。
孤立坐陷敗,救亡更何術。
觀變沽上牀,蹉跎曜靈匿。
魂戀銜木禽,眼穿揮戈日。
一瞑纏萬恨,騎箕訴討賊。
夙昔親典型,氣肅語質直。
長耳垂霜髯,改世成追憶。
鴞音搖餘喘,未忍訊眠食。
私疚負恩舊,哀接海雲黑。
孰采防微疏,增重闡幽筆。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