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尚書同年七十有一生日示以題長公所貽耕煙畫爲壽長句酬和此篇
尚書兄弟雙驊騮,勳績文采孰輩儔。
其先族望繫南州,太公筮仕黔山陬。
歷宰壯縣聲施流,普安尤驗鷹化鳩,政成不歸占籍留。
奮騰諸男戞琳球,二難益爲國宣猷。
垂老猥纏改步憂,匿迹海屋東西頭。
降辰置酒對紅榴,伯氏獨以名畫投,山川風物墨痕收。
乃圖普安界陴溝,耕煙寄興貽邑侯。
曠世冥合出鬼謀,甘棠無異瞻松楸。
在昔東坡壽子由,印香銀篆形歌謳。
卯君亦起鳴相酬,視今髣髴匹前修。
孝友浹洽天所優,劫罅一句開千秋。
畫聖精靈可捫不,拂塵黏夢託卧游,光氣歲滿花近樓。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