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叔招觀三村桃花林詒書傅茗生黎少屏張讓三邵蓮士賀爾翊文法和劉皓如諸君同游

江南氣冷花事遲,梅尚破萼柳未絲。 迄過彭蠡履腹地,千畦萬陌爭春暉。 灌嬰城頭佛塔外,桃花十里名久馳。 風光澹沲旭日麗,熊侯挾客皆振奇。 始帆章水折港漵,小艇列坐追鳧鷖。 一村紅白漸輝眼,枝綴瓔珞紛葳蕤。 就陂展玩姱態足,閒拂廢寺乾隆碑。 當年鹽漕檥沽舶,物力消歇知者稀。 隔坑拖岫二村在,童豎負榻還肩隨。 取意憩飲寶蓋下,蜂蜨翔舞鶯鸝窺。 健步更緣溪漲上,綽約霄半朱霞垂。 野燒騰騰煽餘焰,堡旗簇簇籠晴曦。 勝絕三村到稱慶,喘汗寧恤渴與飢。 勸業使者矯定論,低昂景物萌參差。 借問仙姝屹相望,豈視衙吏環成圍。 獨念山川擅絢爛,黃泥裹核知爲誰。 諸公懷抱各自寫,猥儕過客從娛嬉。 所期可入迷洞口,桑麻雞犬荒是非。 倦顏俄頃指精舍,快嚼肴胾傾杯巵。 古藤壓架蛇虺動,秃樹戀窠烏鵲私。 躑躅白眉讀書處,雄姿英發想見之。 鄉國此士那復得,魂氣出壁傷肝脾。 花間攝影解嘲耳,無言但有面目黧。 欲證祖師西來意,歸途微笑形諸詩。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