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山紅葉
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
革命亦如此,鬥爭見英雄。
紅葉遍西山,紅於二月花。
四圍有青綠,抗暴共一家。
紅葉遍山隅,中右色朦朧。
左岸頂西風,歡呼徹底紅。
伸手摘紅葉,我取紅透底。
淺紅與灰紅,棄之我不取。
書中夾紅葉,紅葉顏色好。
請君隔年看,真紅不枯槁。
紅葉落塵埃,莫謂紅絕矣。
明春花再發,萬紅與千紫。
題詩紅葉上,爲頌革命紅。
革命紅滿天,嚇死可憐蟲。
拼音
注釋
西山:北京市西郊羣山的總稱。西山上楓樹,秋季經霜變紅,格外壯麗。
紅於二月花:這句詩取自唐代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
山隅:山角。
可憐蟲:喻陷入困境,束手無策的人。樑代《代喻歌》: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
序
1966年秋日,陳毅遊北京西山,見滿山紅葉,即景抒情,寫下《題西山紅葉》。作者託物詠懷,以象徵的手法,靈活的筆致,以紅葉起興又以紅葉作比,把一個共產主義戰士的赤誠肝膽、戰鬥豪情以及具有啓發性的革命哲理,都溶於一枚永不枯槁的紅葉之中。把革命哲理和戰鬥豪情表現得明白流利,讀來讓人感物又感人。
賞析
《題西山紅葉》這首詩,作者即景抒情,託物詠懷,以象徵的手法,靈活的筆致,把革命哲理和戰鬥豪情表現得明白流利,讀來讓人感物又感人。
這首詩共分七節,每節五言四句,節節流轉,層層生髮,狀物、言志、詠情,在跌宕起伏中向高潮推進。第一節開篇點題,用格言警句的形式把血與火的真理,表現得婉轉清麗不乏勁力。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革命亦如此,鬥爭見英雄。作者在這裏又比又興,以紅葉起興,又以紅葉作比,用楓葉經霜打變紅的現象,象徵鬥爭見英雄的革命真理。就像他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紅梅在隆冬到來時方見其傲霜英姿,鯤鵬展翅尚待雷霆萬鈞,這裏的霜重色愈濃、鬥爭見英雄仍然是在申述作者的堅定信念,仍然是在一種動態的張力中執着地重複一個不變的主題,傾瀉着一種永不褪色的戰鬥豪情。
第二節,作者引用了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但作者這裏並不只是迷戀於紅葉的色彩豔麗,而是從自然景物的欣賞走向哲理性的象徵。作者睹物感懷,想到紅葉的嬌豔正是經歷了嚴霜的襲擊,它的抗暴特性和火紅的丹心一起讓作者受到觸動。作者因此沒有忘記周圍的青綠,因爲它也鬥寒傲霜,和紅葉抗暴共一家。它也同樣真誠,顯示自己的青翠本性。作者這裏寫了紅葉又寫青綠,不只是爲了增加色彩對比,還有着更深的喻義。如果說青綠是以另一種真誠的方式把革命本色袒露出來,卻有一種巧妝改扮的假紅,披着紅色的外衣,亂紫奪朱,迷惑人心。而那些躲在革命隊伍中,立場不堅定的變節分子,左右不定的中間分子,以及陰險毒辣的兩面派正是那些中右色朦朧的淺紅與灰紅。但它們往往以假亂真。左岸頂西風,歡呼徹底紅。則是說只有那些不畏強暴,在西風凜冽的時候歡呼徹底紅的人,纔是真正的革命左派。他們保持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徹底的革命精神,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樣朦朦朧朧。如果說以上作者還是停留在冷靜的分析和熱烈的呼喚,那麼下面則直接用行動表明自己的立場:伸手摘紅葉,我取紅透底。淺紅與灰紅,棄之我不取。作者的赤膽忠心和鮮明的愛憎表露無遺。在他的《亡羊》詩中,作者就已表現了這樣的思想:我亦厭淡紅,惡其亂朱紫。對那些喪失原則沒有堅定立場的變修變節者表現了極端的鄙棄,對那些奪朱亂紫、迷惑人心的假紅更是厭惡透底。在《題西山紅葉》中,這種思想得到進一步發揮,並在兩次往復中表現淋漓盡致。
作者把摘下的紅葉放在書中珍藏起來,這是對紅葉丹心的珍重,也是一種凝重的自信:請君隔年看,真紅不枯槁。就像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一樣,作者在這裏仍然表現了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九摧不折的堅定信念。作者堅信真正的紅葉具有歷久彌真、永不褪色的秉性,真正的丹心絕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風塵的剝蝕不足以損其質地,歷史的考察彌足以顯其忠貞,請君隔年看,真紅不枯槁。這裏有一份凝重,更有一份自豪,它或許是一種痛苦的表白,更是一種熱烈的期盼和堅定的信念。即便紅葉化入塵埃,但化作春泥更護花,它換來萬紫千紅的春天的到來,繼續高揚其光華,紅色未絕,丹心未消。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何等樂觀的態度、感人的忠貞!
最後一節,進一步點明主旨,並把滿懷豪情和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推向高峯。題詩紅葉上,爲頌革命紅。革命紅滿天,嚇死可憐蟲。作者一連用了三個紅字,把一場紅色風暴渲染得似有鋪天蓋地之勢,紅色字眼伴隨着紅色情緒的擴張,紅葉、紅心、紅世界相互漫延交織在一起,從而把作者的赤膽忠心和革命豪情表現到了極限。同時作者也預示了那些賣國賊、野心家、陰謀家的命運,他們必將在真正的紅色面前,暴露真相,接受歷史的審判。
這首詩主要是抓住紅葉的特徵,借物詠懷,以紅葉起興又以紅葉作比,把一個共產主義戰士的赤誠肝膽、戰鬥豪情以及具有啓發性的革命哲理,都溶於一枚永不枯槁的紅葉之中。似寫景實抒情,似詠物實詠懷,高吟肺腑,寄意深遠。
詩歌採用民歌形式又雜取古體,從不同的角度結構順序又不失井然。作者採取流轉曉暢的語言,讓火紅丹心浸潤其色彩,讓高風亮節的人格和擲地有聲的真理主其身骨,讀來使人受到深深的感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隅(yú):角落。
- 中右:這裡指中間偏右的部分。
- 左岸:這裡指左邊的部分。
繙譯
西山的紅葉非常好,霜打得越重顔色就越發濃鬱。革命也是這樣,在鬭爭中才能顯出英雄本色。紅葉遍佈西山,比二月的花還要紅。四周有青綠色環繞,共同抗擊強暴如同一家人。紅葉遍佈山的角落,中間偏右的顔色有些朦朧。左邊頂著西風,歡呼著徹底變紅。伸手去摘紅葉,我要選取紅透了的。淺紅色和灰紅色,我都捨棄不要。在書中夾著紅葉,紅葉的顔色很好。請你隔一年再看,真正的紅色不會枯萎憔悴。紅葉落在塵埃裡,不要說紅色就絕跡了。明年春天花又會再開,萬紫千紅一片。在紅葉上題詩,是爲了歌頌革命的紅。革命的紅佈滿天空,能嚇死那些可憐的蟲豸。
賞析
這首詩以西山紅葉爲象征,巧妙地把自然景觀與革命事業聯系起來。通過對紅葉在霜打後更加豔麗以及不同位置紅葉狀態的描寫,寓意著革命在艱難睏苦中會越發強大和煇煌。詩人堅定地表達了對革命的贊美和對革命勝利的信心,強調真正的革命紅不會消逝,來年還會更加燦爛,而那些與革命對立的可憐蟲將會被嚇死。全詩意境深遠,既富有詩意又充滿革命豪情和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