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 · 用東坡先生韻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傑?
回首赤壁磯邊,騎鯨人去,幾度山花發。澹澹長空今古夢,只有歸鴻明滅。我欲從公,乘風歸去,散此麒麟髮。三山安在,玉簫吹斷明月!
拼音
譯文
秋夜月光灑滿整片大地,我舉起酒杯,對問無際的桂樹下的月影:其中是什麼東西呢?一葉小船獨行在萬頃波濤中,四周全是山峯環繞。我拿起船槳擊打船舷高唱一曲,嫦娥彷彿要從天而降,揮舞着萬里的冰雪。京城塵土千丈,怎能容得下如此人傑?
回首赤壁石旁邊,騎鯨的人已經遠去,不知過了多少載春秋。長空浩蕩,千古之夢,也只得灰飛煙滅。我願隨着東坡,乘着風歸去,披頭散髮。三山在何處?玉簫的樂聲吹斷了月亮皎潔的光芒。
注釋
大江東去:詞牌名,即《念奴嬌》。該詞牌雙調一百字,前後闋各四仄韻,一韻到底,不甚拘平仄。上下闋後七句字數平仄相同。
蒼蒼:無邊無際、空闊遼遠的樣子。
扁(piān)舟:小船。
粘天:貼近天,彷彿與天相連。
枻(yì):船舷。
磯(jī):石頭。
騎鯨人:本指唐代李太白,這裏借指東坡。
澹澹(dàndàn):水波盪漾的樣子。
今古:一作「千古」。
麒麟髮:散亂的頭髮。
序
該詞表達了詞作者對東坡被謫黃州際遇的深切同情與不平,也表現了作者自己憂國憂民,但又無力挽救國之危亡,因而產生的消極出世的思想。該詞借古傷今,傷感與無奈之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賞析
詞的上闋以問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襯託「桂影」,又以「蒼蒼」形容秋光,一片高潔蒼凉之氣,橫空而降。古詩詞以「問月」起筆,以東坡爲例,就有其《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絶唱。該詞問月,雖化用蘇詞,卻亦有新意。他的問月,點明了作詞的時間:深秋的月明之夜,(當年東坡遊赤壁也恰是秋凉之夜)。他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其實答案已經巧寓其中:「桂影「之中,桂影而已。」所以,他的問月,不是在於探求,而是在於借問月點明作詞的時間:秋季的月明之夜。這也正是東坡遊覽赤壁的時間。隨後,作者筆鋒一轉,由月及人,此情此景,與當年一葉扁舟夜遊赤壁的蘇東坡極度相似。
「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皆是對東坡《赤壁賦》語意的隱括,雖衹寥寥數語,但當年東坡夜遊赤壁的情景卻盡觀讀者眼前,眞是於平淡處見功力。「京塵千丈,可形容此人傑?」雖是問句,卻表達了詞作者的深切感慨。這兩句從技法上來看,不僅由寫景轉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下闋由此句的「人傑」不得見容引發到「騎鯨人去」,由對東坡一生坎坷際遇的深切同情及憤慨,轉入自抒悲感。「幾度山花發」寫東坡逝後光陰的流逝,讀來不禁讓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澹澹長空今古夢,只有歸鴻明天」化用杜樊川《登樂遊原》「長空澹澹孤鳥沒,萬聲銷沉向此中」句,表露了作者弔古傷今,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我欲從公」三句則語意更加決絶,欲與東坡仙去,消極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無疑。但畢竟仙山難尋,衹有徘徊月下,把滿腔心事寄於玉簫罷了,故有「三山安在」句結尾。感懷、悲戚、無奈之意縈繞不絶。
該詞雖是和韻之作,但作者藉景抒情,藉古傷今,與東坡《念奴嬌》之壯美相比,卻也是別一番氛圍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