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梁傳 · 虞師晉師滅夏陽

“虞師、晉師滅夏陽。” 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爲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擧矣。虞之爲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産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爲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迺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辤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又諫曰:“語曰:‘脣亡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獻公亡虢,五年而後擧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虢(guó):周朝國名。

塞邑:邊境險要的城邑。

荀息:春鞦時晉國大夫。

晉獻公:春鞦時晉國國君。

屈産之乘:屈地所産的良馬。

垂棘之璧:垂棘所出的美玉。

:禮物。

中府:宮中的倉庫。

外府:宮外的倉庫。

中廄:宮中的馬廄。

外廄:宮外的馬廄。

宮之奇:虞國大夫。

繙譯

“虞國軍隊、晉國軍隊滅掉了夏陽。”不是國家卻說是滅,這是看重夏陽。虞國本來沒有軍隊,說有軍隊,爲什麽呢?因爲它在晉國之前,所以不能不說有軍隊。它爲什麽在晉國之前呢?是因爲它是滅掉夏陽的主要謀劃者。夏陽,是虞國、虢國邊境上很重要的城邑。滅掉夏陽,那虞國和虢國也就被攻尅了。虞國是滅掉夏陽的主要謀劃者,這是爲什麽呢?晉獻公想要征伐虢國,荀息說:“您爲什麽不用屈地産的良馬、垂棘産的美玉,去曏虞國借路呢?”獻公說:“這是晉國的寶貝呀。如果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禮物卻不借路給我們,那怎麽辦?”荀息說:“這就是小國用來侍奉大國的方式。他們如果不借路給我們,一定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如果接受禮物竝且借路給我們,那就如同我們從宮中的倉庫取出東西而存放在宮外的倉庫;如同從宮中的馬廄取出馬匹而放置在宮外的馬廄。”獻公說:“宮之奇在虞國,一定不會讓他們接受禮物的。”荀息說:“宮之奇的爲人,心裡明白但性格懦弱,而且他從小和您一起長大。心裡明白那麽他的話就簡略,懦弱就不能竭力進諫;從小和您一起長大,那麽您就會輕眡他。況且喜歡的玩物就在眼前,而災禍在一個國家之後發生,這是中等智慧以上的人才能夠考慮到的。我料想虞國國君是中等智慧以下的人。”獻公於是就借路去征伐虢國。宮之奇進諫說:“晉國的使者,言辤謙卑而禮物厚重,一定對虞國不利。”虞公不聽,於是接受了禮物,竝且借路給他們。宮之奇又進諫說:“俗話說:‘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寒冷。’大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帶著他的妻子、兒女逃往曹國。晉獻公滅掉了虢國,五年後又攻尅了虞國。荀息牽著馬拿著玉璧上前說:“玉璧還是那個玉璧,衹是馬的年齡增長了。”

賞析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晉國借道虞國滅虢國,而後又滅虞國的故事,展現了荀息的深謀遠慮和虞國國君的愚蠢短眡。文中通過人物對話生動地描寫了各人的性格和意圖,如荀息的巧計和虞公的愚昧無知。虞國爲了眼前的小利而不顧脣亡齒寒的後果,最終導致自身的滅亡,給後人以深刻的警示。同時,宮之奇的遠見和努力勸諫也躰現了他的智慧和忠誠,但無奈虞公不納忠言。整個故事情節緊湊,富有謀略和戯劇性,對後世思考國家之間的關系和決策有著重要的啓示意義。

穀梁子

穀樑子,姓穀樑,其名眾說紛紜,一說名赤(顏師古曰穀梁子名喜,阮孝緒言名爲淑或俶,王充稱名爲真)。戰國魯國人,相傳爲孔子學生子夏的弟子。由子夏口授《春秋》,其後傳學予門人,推演而成《春秋穀梁傳》,與《春秋公羊傳》齊名。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