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公說通直見示與小子京和答棋詩四篇因次本韻繼蒙寵惠前後凡十五篇牽強奉答
久從閒僻向滄池,忽見嘉賓喜可知。
觸熱正煩思美蔭,臥痾方苦遘良師。
欲留盡興時須飲,要取忘憂祗有棋。
二者已欣陪造適,解頤仍得鼎來詩。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閒僻(xián pì):閒靜偏僻。「閒」同「閒」。
- 滄池:漢代未央宮內池名。這裏借指幽靜之處。
- 觸熱:冒着炎熱。
- 遘(gòu):遇到,碰到。
- 造適:謂得到舒適。
- 解頤:開顏歡笑。
- 鼎來:接連到來。
翻譯
長久以來我都在這閒靜僻遠之處靠近滄池,忽然間見到尊貴的客人,心中歡喜之情可想而知。在這炎熱的時候煩悶無比正渴望涼蔭,身體有病正痛苦時恰好遇到了良師。想要留下盡情歡樂這時就必須飲酒,要想消除憂愁唯有下棋。喝酒和下棋這兩件事我已欣喜地能陪同參與享受舒適愜意,而且還能接連收到讓我開顏歡笑的詩作。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作者久處幽僻之地,偶遇嘉賓的欣喜心情。開篇便點明自己所處環境的閒僻及見到嘉賓的喜悅,「忽見嘉賓喜可知」直白地抒發情感。接着通過「觸熱」「臥痾」寫出自身狀態的不佳,而就在此時遇到良師,更襯出這份相遇的珍貴。「欲留盡興時須飲,要取忘憂祗有棋」則詳細描繪了與嘉賓歡娛的活動,飲酒能盡興,下棋可忘憂。最後表達不僅參與了這些愉快之事,還有幸不斷收到對方的詩作,更進一步體現出這份交遊帶來的愉悅感受。整首詩情感真摯,用平常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出朋友間相聚的歡樂與詩意。

蘇頌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陽,字子容。蘇紳子。仁宗慶曆二年進士。知江寧。皇祐五年召試館閣校勘,同知太常禮院。遷集賢校理,編定書籍。英宗即位,爲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誥,知審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誥,出知婺州。元豐初,權知開封府,改滄州。奉旨編纂《魯衛信錄》。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書兼侍讀,以邃於律歷提舉研製新渾儀。元祐七年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爲相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後罷知揚州,徙河南。紹聖末致仕。有《蘇魏公集》、《新儀象法要》、《本草圖經》。
► 627篇诗文
蘇頌的其他作品
- 《 公說再和並前十五篇輒復課六章用足前篇之闕 》 —— [ 宋 ] 蘇頌
- 《 送句湛太博通守汝陰 》 —— [ 宋 ] 蘇頌
- 《 用諸公本韻各和一篇共三首 》 —— [ 宋 ] 蘇頌
- 《 國史龍圖侍郎宋次道挽辭五首 》 —— [ 宋 ] 蘇頌
- 《 贈吏部尚書建安郡正肅吳公挽辭三首 》 —— [ 宋 ] 蘇頌
- 《 次韻和錢穆甫答籤判殿丞臨安道中作 》 —— [ 宋 ] 蘇頌
- 《 和題李公麟陽關圖二首 其二 》 —— [ 宋 ] 蘇頌
- 《 春日會飲懷丘思同林成之作四首 》 —— [ 宋 ] 蘇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