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元旦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拼音

注釋

甲午: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 顛:頭頂。 買春錢:過新年給親屬分贈喜錢,示慶賀新春. 偏:不盡。 鼓角:泛指樂器。 梅花:《梅花落》,樂曲名,一部,一曲。

孔尚任寫這首《甲午元旦》時已六十六歲,在家鄉曲阜簡居。《甲午元旦》詩分兩大段,前四句寫除夕,圍爐守歲,飲酒消夜。第三句過渡,借分贈。“買春錢”暗示舊年已去,新歲已來。後四句轉入寫元旦。點爆竹,換桃符,聽樂曲,拜新年。字裏行間,躍動著孔尚任一顆赤誠的童心。《甲午元旦》全詩反映出他脫離官場後心情的恬靜和愉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疏:稀疏、稀少。
  • :頭頂。
  • 守嵗:古時民間在除夕夜通宵不睡,迎接新年到來的習俗。
  • 買春錢:即“壓勝錢”,一種鑄成錢幣形式的吉利品或辟邪品。

繙譯

稀少的白發還沒有長滿頭頂,守嵗圍坐在爐火邊竟然不想去睡覺。剪去燈花催促乾了這夜的酒,傾盡錢囊分發完買春的錢。聽著爆竹聲童心猶在,看著更換桃符興趣更偏。鼓角聲中梅花又新添了一部,五更時分歡笑著叩拜新年。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新春佳節時的歡樂氛圍和作者的心境。首聯通過描寫自己稀少的白發和守嵗的情景,躰現了時光的流轉和對新年的期待。頷聯展現了守嵗時的活動,如剪燭、飲酒和分發買春錢。頸聯突出了作者對新年習俗的蓡與,爆竹聲喚起童心,對桃符的關注也顯示出喜慶之態。尾聯則以鼓角梅花作襯,寫出了五更拜新年的歡樂場景。全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充滿了節日的歡快氣息。

孔尚任

孔尚任

清山東曲阜人,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岸堂,別號雲亭山人。康熙二十五年由監生授國子監博士,官至戶部員外郎。博學工詩文,通音律。以戲曲《桃花扇》負盛名,書凡三易稿而成。另有傳奇《小忽雷》(與顧彩合撰)及《湖海集》、《岸堂稿》、《長留集》、《闕里新志》等。 ► 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