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 · 長憶西湖

· 潘閬
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裏,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閒整釣魚竿,思入水雲寒。
拼音

譯文

我經常想起漫遊西湖,整天站在樓臺上,扶欄遠眺那湖光山色的情景:湖面上三三兩兩的釣魚小船,小島上天高淡遠的號色。 最難忘的是,一陣悠揚的笛聲隱隱約約地從蘆花蕩裏傳長時,驚動了棲息在那裏的白鷺,它們倏地成羣飛起,排列成行。西湖的景色使我豔羨神往,因此一旦離開它,閒暇時,又撩起我垂約的情趣,開始整修釣魚工具,此刻彷彿又置身於清涼爽闊的西湖秋色之中了。

注釋

西湖:即今杭州西湖。 盡日:整天。 憑:靠着。 闌(lán):橫格柵門。 島嶼:指湖中三潭印月、阮公墩和孤山三島。 依約:隱隱約約。 白鳥:白鷗。 水雲:水和雲融爲一起,淡藍乳白相間,給人清涼爽快之感,這裏指西湖秋天的景色。

《酒泉子·長憶西湖》是北宋詞人潘閬的作品,爲潘閬憶杭州組詞十首之一。此詞借回憶寫西湖美景,用水上漁舟、小島秋光、笛聲蘆花、白烏驚飛有機地組合構圖。此詞用笛音貫穿下闋,聲色俱韻,內涵雋永。全詞畫面恬淡,意蘊流轉,表現了作者對西湖的神往和愛戀以及作者出塵的思想。

賞析

詞上闋寫到秋高氣爽的時節,憑欄遠眺,西湖水如明鏡,孤山景色清爽,幾隻漁船悠然自得,寥寥幾筆,勾勒了一幅遠近相宜、意趣恬淡的優美畫面,寫景靜中有動,以動襯靜。“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前句寫風物,後句寫背景,相映生輝。“三三兩兩”句點漁舟位置,有悠然自得、不擾不喧的意思。以“三三兩兩釣魚舟”映襯湖水的寬闊,以笛聲依約、白鳥成行烘托景緻的幽雅。將依依相思之情融入筆端,描寫極富詩情畫意,經“憶”字提示,下文便從現實中脫開,轉入回憶。接下來由眼前的不懈思念,引出當年無盡的棲遲,用感情帶動寫景。“憑闌樓上”用到這裏,表明作者終日留戀的同時,還使以下諸景因之入目無遺。 詞下闋蘆花叢中傳來依約的笛聲,驚動了白鳥從水裏飛起,用“忽驚起”狀白鳥(即白鷺)翩然而逝、倏然而驚的形態,色彩明快,頗具情味,樸實的白描中透出空靈。“別來”二字將思路從回憶拉到現實。“閒整釣魚竿”不僅應上闋之“釣魚舟”,而且以收拾魚竿、急欲赴西湖垂釣的神情,襯托憶西湖憶得不能忍耐、亟想歸隱湖上的念頭。詞之下闋,營造出釣翁漁隱出沒的寥闊蒼茫的背景,以景寓情,寄託了詞人的“出塵”思想。 全詞情景交融,先寫西湖光景,後寫憶者之情。詞中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並用,景中寄情,情中寄景,選景高潔,情調閒雅,用筆淡煉,純用白描,藝術手法甚爲高超。結尾與起首自然照應,用筆清閒。全篇意境悠遠,情懷逍遙,表現了作者吟詠瀟灑、舒捲自如的過人才氣。

潘閬

宋大名人,號逍遙子。嘗居洛陽賣藥。太宗至道初,以能詩受召見,賜進士及第,授國子博士。後坐王繼恩獄,亡命潛逃。真宗捕得之,釋其罪,以爲滁州參軍。其詩清勁灑脫而落落有致,王禹稱、蘇軾皆稱賞之。有《逍遙集》。 ► 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