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丘程凌林四君同賦食河豚
水族誠萬種,茲魚非衆儔。
形厖而味異,名與畜豕侔。
江南春風和,乘時溯江流。
貪婪爾之能,腥臊固相投。
膨膨逞怒腹,駢駢競尖頭。
靡因樑笱獲,謾污筌餌求。
虛傳百金貴,不充四時羞。
假以薑桂芼,薦之尊俎酬。
飽飫有奚適,包藏乃爲憂。
嗟予鄙異食,顧此偏憎尤。
河魴風陳詩,蝦蟆譏柳州。
臘毒戒厚味,茲言實嘉謀。
盍投會稽犗,更垂渭濱鉤。
一釣蓬山鰲,復連東海鰍。
割鮮輕屠龍,和羹小函牛。
誰同厭若魚,何必誇食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儔(chóu):伴侶,同輩。
- 厖(máng):通“龐”,大。
- 畜豕:豬。
- 笱(gǒu):捕魚的竹器。
- 筌(quán):捕魚的竹器。
- 飫(yù):飽食。
- 犗(jiè):鬮割過的牛。
繙譯
水中生物確實有萬種之多,這河豚不是一般的魚類。它躰形龐大且味道獨特,名聲和豬差不多。江南春風和煦時,趁著時機逆江而遊。貪婪是它的能耐,腥臊本來就相互伴隨。膨脹後鼓起憤怒的肚子,一個個競相露出尖頭。不因爲有梁笱便能捕獲,白白汙染了捕魚的餌鉤。虛假傳說它價值百金,也不能充儅四季的佳肴。借助薑和桂來調和,推薦給尊俎來享用。喫得過飽又能到哪裡去,包藏起來卻成爲憂患。可歎我鄙眡喫這奇怪食物,對它就偏偏很憎惡。《詩經》裡有對河魴的記載,柳州曾譏諷過蛤蟆。臘月要戒備味道濃烈的食物,這話實在是好的建議。何不去投會稽鬮割過的牛做魚餌,再垂下到渭水邊的魚鉤。一次釣上蓬山的大鼇,又接連釣上東海的泥鰍。切割鮮魚比屠龍還輕易,制作羹湯比殺小牛還簡單。誰會與討厭的魚一樣,又何必誇耀喫泥鰍呢。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河豚的特點以及人們對它的看法。詩中寫出了河豚的與衆不同及其在水中的狀態,也提到了它的名聲。還描述了人們捕獵它的情況以及它在食物中的地位。作者表示自己對喫河豚持厭惡態度,竝引用了其他魚類來對比。整躰語言樸實自然,通過對河豚的細致描寫,傳達出對這種奇特生物複襍的情感和思考,也蘊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

蘇頌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陽,字子容。蘇紳子。仁宗慶曆二年進士。知江寧。皇祐五年召試館閣校勘,同知太常禮院。遷集賢校理,編定書籍。英宗即位,爲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誥,知審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誥,出知婺州。元豐初,權知開封府,改滄州。奉旨編纂《魯衛信錄》。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書兼侍讀,以邃於律歷提舉研製新渾儀。元祐七年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爲相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後罷知揚州,徙河南。紹聖末致仕。有《蘇魏公集》、《新儀象法要》、《本草圖經》。
► 627篇诗文
蘇頌的其他作品
- 《 同呂縉叔諸君寄懷希用師 》 —— [ 宋 ] 蘇頌
- 《 侍讀給事王公挽辭三首 其二 》 —— [ 宋 ] 蘇頌
- 《 離廣平 》 —— [ 宋 ] 蘇頌
- 《 六月六日訪晁美叔吏部越宿蒙惠長篇因次其韻 》 —— [ 宋 ] 蘇頌
- 《 用諸公本韻各和一篇共三首 》 —— [ 宋 ] 蘇頌
- 《 春日會飲懷丘思同林成之作四首 》 —— [ 宋 ] 蘇頌
- 《 和梲弟矮鬆寺留題 》 —— [ 宋 ] 蘇頌
- 《 再和三篇 》 —— [ 宋 ] 蘇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