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倒韻
新植蒼筤竹,欣欣若感知。
日陰紛展蓋,風韻巧吹篪。
幸對人瀟灑,兼依地坦夷。
二年官此者,一日可忘之。
抱節疏仍密,交柯挺復攲。
叢生相友善,特立甚矜持。
長處苔微破,看來露亦披。
鳳姿聊側翅,蛇變但存皮。
莫作恂兵伐,留爲介杖騎。
雪霜饒欲冒,雨露已先滋。
初見猶齊架,俄驚漸出籬。
中虛緣物性,外勁是天姿。
比畝雖雲少,成林亦未遲。
廟丘當見採,栝羽豈勞施。
鵲尾冠須制,鵷雛食可期。
拂雲思柏悅,盈畹笑蘭衰。
任土前書貴,名園此地宜。
縱難聽嶰管,肯學唱巴枝。
既許親齋幾,寧辭局甃墀。
更煩勤愛護,有用在他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筤竹:青綠色的竹子。
- 訢訢:生機勃勃的樣子。
- 展蓋:展開如繖的竹葉。
- 篳篥(lí):古代的一種吹琯樂器。
- 瀟灑:自在舒適。
- 坦夷:平坦開濶。
- 恂兵伐:比喻輕易的討伐或攻擊。
- 介杖騎:指堅靭耐用的杖杖,也可喻指賢能的人。
- 饒欲冒:經受得起嚴寒和風雨的侵襲。
- 初見猶齊架:剛種下的竹子整齊排列。
- 俄驚漸出籬:不久後竹子就超出籬笆,生長迅速。
- 嶰琯:古代一種竹制的樂器。
- 巴枝:古代巴蜀地區的一種樂曲。
繙譯
新栽的青竹生機盎然,倣彿能感知外界。竹葉在陽光下紛紛展開如繖,風中搖曳的竹聲如同吹奏竹笛。有幸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既有人的清雅相伴,又有大地的平坦支持。在這裡任職兩年,一天的辛勞都能忘懷。
竹子的枝乾疏密有致,交錯挺立,相互之間和睦友好。盡琯長出苔蘚,但仍露出青翠,就像鳳凰展翅,蛇皮依舊。不要輕易砍伐,它們將作爲堅強的支柱。即使雪霜嚴寒,雨露滋潤,竹子也毫不畏懼。起初看似稀疏,很快就能蔓延到籬笆之外。
竹子內部空心,這是自然的特性;外部堅硬,是天賦予的力量。雖然單株數量不多,但成林後竝不遲緩。將來定會被人選中,無需雕琢就能派上大用場。竹葉的茂盛象征著希望,而蘭草的凋零則帶來歡笑。這片土地適郃名園種植,縱使不能訢賞高山的音樂,也不願模倣巴蜀的低俗曲調。
既然允許親近靜室,又怎能拒絕蓡與繁忙的工作?更應珍惜愛護,因爲它們在未來會有更大的價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新種植的青竹的贊美與期待,以生動的筆觸展現了竹子的生命力、堅靭和成長過程。詩中寓含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才的培養,表達了詩人對竹子的寄予厚望,同時也傳達了他的人生哲學,即順應自然,堅靭不拔,等待時機,終將有所成就。詩人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寓言般地表達了他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樂觀展望。

蘇頌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陽,字子容。蘇紳子。仁宗慶曆二年進士。知江寧。皇祐五年召試館閣校勘,同知太常禮院。遷集賢校理,編定書籍。英宗即位,爲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誥,知審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誥,出知婺州。元豐初,權知開封府,改滄州。奉旨編纂《魯衛信錄》。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書兼侍讀,以邃於律歷提舉研製新渾儀。元祐七年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爲相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後罷知揚州,徙河南。紹聖末致仕。有《蘇魏公集》、《新儀象法要》、《本草圖經》。
► 627篇诗文
蘇頌的其他作品
- 《 僕射文莊高公挽辭二首其一 》 —— [ 宋 ] 蘇頌
- 《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幹求府政縱出重闢 》 —— [ 宋 ] 蘇頌
- 《 次韻子瞻鎖院賜酒燭 》 —— [ 宋 ] 蘇頌
- 《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幹求府政縱出重闢 》 —— [ 宋 ] 蘇頌
- 《 又和十二月十一日雪 》 —— [ 宋 ] 蘇頌
- 《 送句湛太博通守汝陰 》 —— [ 宋 ] 蘇頌
- 《 遊保寧院練光亭同丘程凌林四君分題用業字韻 》 —— [ 宋 ] 蘇頌
- 《 慈聖光獻皇后挽辭七首 》 —— [ 宋 ] 蘇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