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玉人引 · 送行人去
送行人去,猶追路、再相覓。天末交情,長是合堂同席。從此尊前,便頓然少箇,江南羈客。不忍匆匆,少駐船梅驛。
酒斟雖滿,尙少如、別淚萬千滴。欲語吞聲,結心相對嗚咽。燈火凄清,笙歌無顔色。從別後,盡相忘,算也難忘今夕。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居山陰:住在山陰這個地方(今浙江紹興)
- 大雪:下起了大雪
- 眠覺:睡醒
- 命酌酒:命令僕人斟酒
- 皎然:明亮的樣子,形容雪景清澈
- 因起彷徨:於是起身徘徊
- 左思《招隱》詩:左思的一首題爲《招隱》的詩
- 忽憶戴安道:忽然想起了朋友戴安道
- 剡:地名,今屬浙江嵊州
- 就之:前往拜訪他
- 經宿:經過一夜
- 造門:來到門前
- 返:返回
翻譯
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他醒來後打開窗戶,吩咐僕人倒酒,四周一片明亮如白晝。他起身漫步,吟誦着左思的《招隱》詩。突然想起好友戴安道,當時戴安道人在剡縣,王子猷立刻決定連夜乘船去拜訪他。經過一夜的航行,王子猷到達戴家門前,卻並未進去,而是直接返回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王子猷(王徽之)的率性行爲和超脫心境。他因雪夜的美景而興起,想要尋找舊友共享這份寧靜,但當興致已盡,便不再執着於一定要見到戴安道,而是順其自然地返回。他的行爲體現了魏晉時期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隨性的生活態度,以及對友情的淡然理解和尊重。這種「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人生哲學,展現出一種超脫世俗、自在灑脫的風範。

劉義慶
劉義慶,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爲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裕的侄子,在諸王中頗爲出色,自幼就被劉裕所知,稱讚其“此吾家豐城也”。他“性簡素,寡嗜慾”。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劉義慶自幼才華出衆。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京尹時期(15-29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祕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僕射(相當於以前的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僕射一職。
► 49篇诗文
劉義慶的其他作品
- 《 世說新語 · 忿狷第三十一 》 —— [ 南北朝 ] 劉義慶
- 《 世說新語 · 傷逝第十七 》 —— [ 南北朝 ] 劉義慶
- 《 世說新語 · 賢媛第十九 》 —— [ 南北朝 ] 劉義慶
- 《 世說新語 · 陳太丘與友期行 》 —— [ 南北朝 ] 劉義慶
- 《 菩薩蠻 · 小軒今日開窗了 》 —— [ 南北朝 ] 劉義慶
- 《 世說新語 · 汰侈第三十 》 —— [ 南北朝 ] 劉義慶
- 《 自相矛盾 》 —— [ 南北朝 ] 劉義慶
- 《 世說新語 · 儉嗇第二十九 》 —— [ 南北朝 ] 劉義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