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

翩翩飛蛾掩明燭,見烹膏油罪莫贖。 嘉爾螢火不自欺,草間相照光煜煜。 卻馬已錄仙人方,映書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見陋質,但畏風雨難爲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翩翩:形容飛蛾輕快飛舞的樣子。
  • :遮住。
  • :這裏指飛蛾撲火被燈油燒死。
  • 嘉爾:讚賞你(指螢火蟲)。嘉,讚賞;爾,你。
  • 煜煜(yù):明亮的樣子。
  • 卻馬:一種傳說中的神奇現象,據說螢火蟲能讓馬避開一些災禍。《淮南萬畢術》有「螢火卻馬」的記載。
  • 仙人方:仙人的藥方或法術。這裏說螢火蟲能卻馬,如同仙人的方法一般神奇。
  • 映書:晉代車胤家貧,夏夜以螢火蟲照明讀書,後成爲知名學者。這個典故體現螢火蟲的光線幫助過有志向的人讀書。
  • 不畏:不怕。
  • 陋質:卑微的資質,這裏指螢火蟲自身的微小不起眼。

翻譯

那輕快飛舞的飛蛾總是試圖遮住明亮的燭光,最後被燈油燒死,這罪過無法彌補。我讚賞你螢火蟲從不弄虛作假,在草叢間相互照亮,發出明亮的光。螢火蟲能像傳說中一樣使馬避開災禍,已是被仙人記錄在神奇方術裏;也曾因幫助車胤映書照明,登上君子的廳堂。螢火蟲不怕在明月下露出自己微小的模樣,只怕風雨一來就難以發出光亮。

賞析

這首詩以飛蛾與螢火蟲作對比,通過飛蛾撲火的盲目與愚蠢,凸顯了螢火蟲的可貴品質。詩人讚賞螢火蟲的不自欺,它們在草叢間默默發光,雖渺小卻真實。詩中融入了「卻馬」和「映書」兩個典故,進一步提升了螢火蟲的形象,使其具有了神奇和高潔的意味。詩歌最後表達螢火蟲所擔憂的「畏風雨難爲光」,其實也是作者借螢火蟲自比,表達了人在惡劣環境下難以展現自身價值的感慨,整首詩託物言志,借對螢火蟲的讚美,傳達出詩人對真誠、務實、積極品質的追求。

陳與義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爲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 6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