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 姜夔
月上海雲沈,鷗去吳波迥。行過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靜。 又見水沈亭,舉目悲風景。花下鋪氈把一杯,緩飲春風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西泠(líng):橋名,在杭州西湖孤山下。
  • 水沈亭:在西湖邊。 “沈”通“沉”,讀音爲“chén”。

繙譯

月亮高掛在海上,雲海沉沉,海鷗飛去,吳地的水波遙遠。路過西泠橋邊有一枝梅花,竹林幽暗,人家寂靜。 又看到了水沈亭,擡眼望去,心中爲這景色感到悲傷。在花下鋪上毛氈,斟上一盃酒,緩緩地飲著,訢賞春風中的花影。

賞析

這首詞營造了一種清幽寂靜而又略帶憂傷的氛圍。上闋通過“月上海雲沈,鷗去吳波迥”描繪了海上明月、沉厚雲海以及遠去的海鷗和遼濶的水波,展現出空濶遼遠的景象。“行過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靜”,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西泠橋邊的一枝梅花和幽暗竹林中的寂靜人家,增添了幾分幽靜之感。下闋“又見水沈亭,擧目悲風景”,表達了詞人看到水沈亭時的悲慼心情,可能是觸景生情,引發了內心的某種感慨。最後“花下鋪氈把一盃,緩飲春風影”,則刻畫了詞人在花下飲酒賞景的情景,看似悠閑,實則可能蘊含著無法言說的深沉情感。整首詞以景襯情,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姜夔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遊。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爲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