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箏
註釋
- 鬢嚲(duǒ):指鬢髮下垂。形容美人睡起後鬢髮鬆散的樣子。
- 文窗:雕繪花紋的窗戶。
- 窈窕(yǎo tiǎo):深邃、幽深的樣子。
- 鮫綃(jiāo xiāo):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亦泛指薄紗。
- 微揎(xuān):微微撩起。
- 春蔥:比喻女子纖細白嫩的手指。
- 軮軋(yǎng zhá):象聲詞,形容箏聲。
- 伊嚶:象聲詞,形容箏聲。
- 焦琴:即焦尾琴,傳說中蔡邕用燒焦的桐木製成的古琴。這裏借指製作精良的琴。
- 立雁:指古箏上支弦的柱,因其斜列如雁行,故稱。
- 天孫:星名,即織女星。這裏指箏弦。
- 斡(wò):轉動、運轉。
- 徑庭:相差很遠。
- 弄玉:相傳爲秦穆公之女,喜歡吹簫,後與蕭史一起乘鳳凰飛昇而去。這裏形容彈箏女子如同弄玉般美妙。
- 蕭史:傳說中善於吹簫的人,與弄玉結爲夫婦。
翻譯
春日裏,屋檐下的積雪漸漸變幹,初升太陽照耀使得白晝時長慢慢增長。窗簾重重地垂着,濃厚的簾幕壓着梅花,梅花的香氣悠悠散發出來。美人在帷帳中午睡醒來,頭上的髮釵橫斜,鬢髮蓬鬆慵懶地下垂,她也懶得去梳妝打扮。
雕飾精美的窗戶深遠而幽靜,屋內掛着鮫綃般嫩綠的帷幕,美人臥在榻上,將古箏橫放在漆玉製成的几案上。她微微撩起翠綠的衣袖,露出如春蔥般纖細白嫩的手指,開始試着彈奏《梁州》這一樂曲的第一遍。
她輕輕拂動琴絃,慢慢撥動發出幾聲琴音,似在自問這首曲子學得怎麼樣了。到底學沒學成您先別問,且聽那軮軋伊嚶般美妙的音韻響起。
這七絃琴就如同焦尾琴那樣精緻,琴上支弦的短柱參差不齊,排列得錯落有致。左手按着如織女星所織錦絲一樣的琴絃,右手如仙人揮動飛海的仙杖般靈活地轉動。
輕輕撥絃、淺淺按弦,聲音忽短忽長,節奏時快時慢、音量忽大忽小,樂曲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那聲音彷彿是瓶中笙發出的音韻從蚯蚓洞般的小孔傳出,又好像是雲車在羊腸般蜿蜒的山路上碾行發出聲響。時而如同雙龍在曉日下吟戲着秋水,時而又如孤鸞在春風中對着鏡子悲嘆。一會兒好似清猿在萬鬆之間嘹亮啼叫,一會兒又像雛鶯在百花叢中朦朧婉轉。
我這一生只要聽到這樣的琴音就滿心歡喜,雖然自己手不能彈奏如此美妙之曲,但心卻因這樂聲而清醒愉悅。除了那高雅的《高山》《流水》之曲,琵琶和箜篌所奏之樂與之相比都相差甚遠。
這樓中的彈箏女子就如同弄玉一樣美妙,似與那丹山的鳳凰能言語相通。只是不知那鳳凰會不會來,那如同蕭史般超凡的人又漂泊在哪裏。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一幅充滿雅趣的美人彈箏圖。開篇通過描寫春景,營造出一種溫馨、閒適的氛圍,爲下文美人的出場奠定基調。詩中對美人的神態、動作描寫細膩,「釵橫鬢嚲慵添妝」生動展現出美人慵懶嬌俏的姿態。
對彈箏過程的描寫是全詩的重點和精彩之處。詩人用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箏聲比作各種自然和神話中的聲音與情景,如瓶笙吐韻、雲車碾響、雙龍吟秋水、孤鸞悲鏡裏、清猿嘹喨、雛鶯惺鬆等等,把無形的音樂形象化,將古箏演奏時的美妙音韻和豐富變化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同時,詩中以聽箏者的感受側面烘托出箏樂的動人心絃,「平生有耳喜此聽,手不能作心自醒」表達出對這美妙樂聲的由衷喜愛與讚賞。結尾借用弄玉與蕭史的典故,給整首詩增添了浪漫、神祕的氣息,餘韻悠長,引人遐想。整詩語言優美典雅,畫面感和音樂感十足,充分展現出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