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

出自 李白 的《 怨歌行
十五入漢宮,花顏笑春紅。 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 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 寧知趙飛燕,奪寵恨無窮。 沈憂能傷人,綠鬢成霜蓬。 一朝不得意,世事徒爲空。 鷫鸘換美酒,舞衣罷雕龍。 寒苦不忍言,爲君奏絲桐。 腸斷絃亦絕,悲心夜忡忡。
拼音

譯文

十五歲來到漢宮中,正是青春爛漫的年紀,她微微一笑就會讓春天的美景爲之羞愧。君王選美女,她被選中服侍君王的寢息。柔曼的夕月下,她嬌羞的俏麗模樣讓君王不能自持,她的侍寢更讓君王戀戀不捨。可否知道趙飛燕,她奪寵後別的女子對她恨意無窮。但青春總是不能永駐的,綠鬢終會變白,成爲霜蓬。在宮廷中,只要一朝不得意,世事都會成空。一旦不得寵,就像司馬相如一樣只能用鷫鸘換酒喝,舞衣也是很寒酸的。那樣的寒苦不堪言表,只能暗自傷悲,偷偷爲君王奏琴一曲。腸斷絃也絕,心中無限傷悲而不能成音。

注釋

玉色:美女。 金屏:錦帳。 薦枕:侍寢。 卷衣:侍寢的意思。 趙飛燕:趙飛燕本爲長安宮人,後爲陽阿公主的舞女。漢成帝見而幸之,召入內宮,爲婕妤,後終爲皇后。 鷫鸘(sù shuānɡ)換美酒: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家裏十分貧困,曾用鷫鸘換美酒喝。鷫鸘,傳說中的神鳥。另一說爲“驌驦”,駿馬名。 絲桐:指琴。絲爲琴絃,桐爲琴身。 忡忡:憂慮的樣子。

賞析

《怨歌行》,樂府《相和歌辭》舊題。這首詩借美人在宮中的得寵與失寵不定的悲慘命運,來抒發詩人自己得不到君王恩寵的失意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鷫鸘(sù shuāng):古代傳說中的神鳥,這裡指珍貴的鳥羽。
  • 絲桐:指琴,因古代多用桐木制琴,弦用絲線,故稱。

繙譯

十五嵗那年我進入了漢宮,如同春花般嬌豔,笑容滿麪。 君王看中了我如玉的容顔,讓我在金屏風後侍寢。 在月色下嬌媚地薦枕,春風中卷起衣袖,戀戀不捨。 誰知趙飛燕的出現,奪走了君王的寵愛,畱下的衹有無盡的恨意。 深深的憂愁能夠傷人,使我的黑發變成了白如霜的蓬松。 一旦失意,世間的一切都變得空虛無意義。 用珍貴的鷫鸘羽毛換取美酒,華麗的舞衣不再需要雕龍的裝飾。 寒冷和苦楚難以言說,衹能爲君王彈奏悲傷的琴曲。 琴弦斷裂,心如刀割,整夜都充滿了悲傷和憂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宮中女子的悲慘命運。李白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女子從入宮時的嬌豔到失寵後的淒涼轉變。詩中“花顔笑春紅”與“綠鬢成霜蓬”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時間的無情和命運的殘酷。後半部分通過對“鷫鸘換美酒”和“舞衣罷雕龍”的描寫,進一步以物質的變化象征女子地位的跌落。結尾的“腸斷弦亦絕,悲心夜忡忡”則深刻表達了女子內心的絕望和無盡的悲傷。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李白對宮廷女子命運的深刻同情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