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塗。

出自 文天祥 的《 金陵驛二首 · 其二
萬里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塗。 空流杜宇聲中血,半脫驪龍頷下須。 老去秋風吹我惡,夢迴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
拼音

譯文

江山淪喪在於沒有宏偉的謀劃,連德祐皇帝也向異族下拜稱臣,就像從天上落入泥塗。 德祐已是亡國之君,即使杜鵑啼到嘴角流血也是無家可歸了,小皇帝也死於非命。 人已老去,秋風吹得我心情不佳,夢中醒來,寒月照着孤寂的人。 在歷史長河中,暫時的成敗不算什麼,最值得關注的是讓人稱道自己是一個大丈夫。

注釋

金陵:今江蘇南京。 驛:古代官辦的交通站,供傳遞公文的人和來往官吏休憩的地方。這裏指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由廣州押往元大都路過金陵。 金甌:金屬製成的盛酒器,後借喻疆土的完整堅固。 袞衣:袞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繡龍的禮服。 惡:病,情緒不佳。

南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俘後,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徑金陵(今南京)時所作。時值深秋,南宋政權覆亡已半年有餘,金陵亦被軍元軍攻破四年之多。詩人戰敗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經過舊地,撫今思昨,觸景生情,留下了這組沉鬱蒼涼、寄託亡國之恨的著名詩篇《金陵驛二首》。這是第二首,進一步抒發了自己的黍離之悲,並告誡自己,在生死關頭要以大丈夫自勉。全詩巧妙化用前人成語舊句,描寫婉曲,風格悲壯,用典貼切,語言精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萬里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塗。”頭兩句從宋高宗當年的行宮,寫到此時亡國的現實,連德祐皇帝(即宋端宗)也向元朝下拜稱臣了。 “空流杜宇聲中血,半脫驪龍頷下須。”從德祐皇帝寫到小皇帝昺,兩句分寫皇帝的一降一死,概括地反映了南宋亡國的悲慘。 “老去秋風吹我惡,夢迴寒月照人孤。”兩句化用杜甫“老去悲秋強自寬”詩意,進一步寫出了自己國亡家破的孤寂危苦的心情。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最後,作者告誡自己,要爲後世作出榜樣。的確,四年後,詩人受盡種種折磨和苦難,戰勝種種誘惑和威脅,從容就義,用生命和鮮血踐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寶庫中譜寫了一曲永遠鼓舞中華兒女的悲壯之歌、正氣之歌。
文天祥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寶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徵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爲帝,堅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爲元軍所敗,退入廣東。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範叫他寫信招張世傑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