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倚闌干人窈窕,閒中數盡行人小。

百尺朱樓臨大道,樓外輕雷,不間昏和曉。獨倚闌干人窈窕,閒中數盡行人小。 一霎車塵生樹杪,陌上樓頭,都向塵中老。薄晚西風吹雨到,明朝又是傷流潦。
拼音

譯文

那百尺高的紅樓,正臨着寬闊的大路。不管黃昏還是清晨,樓外總傳來輕雷似的車聲。窈窕的佳人啊,孤獨地憑倚着樓畔的闌干,無聊中把路上的行人一個個細數。 霎時間車子駛過,捲起飛塵,撲向樹梢。唉,路上的行人和樓中的女子,都在這紅塵中不知不覺地老去了。傍晚時候,西風吹來了冷雨。到了明朝,當更爲路上積滿潦水而憂傷。

注釋

朱樓:華麗的紅色樓房。 輕雷,喻車聲。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像君之車音。” 不間:不間斷的。 窈窕:形容女子的美好。 一霎:一陣。 樹杪:樹梢。 陌上:指遊子。 樓頭:指思婦。 薄晚:臨近傍晚。 流潦:指雨後路上流水或溝中積水。

這首詞以樓頭女和陌上行人爲對象,勾勒出他們的生存狀態,揭示出他們都將老於塵囂之中的命運。詞人以雙重視角做觀照,直面衆生的悲劇,飽含着濃重的憂生憂世的意識,將詩人的哲思和哲人的詩情完美地結合起來。 《人間詞》甲乙兩稿有署名山陰樊志厚序,或云是作者自撰,序中說到此詞,稱其“皆意境兩忘。物我一體,高蹈乎八荒之表,而抗心於千秋之間”,可謂譽揚備至。縱然是作者自詡,亦不妨視爲自知之明。

賞析

這首詞不是一首傳統性質的思婦之作,而是包含了哲理與意識形態之隱喻的作品。表面上寫窈窕佳人的閒愁,實際上暗含人世茫茫之恨。 上闋中的句子大都是有隱喻含義的。首先,“樓外輕雷”似可代表世俗的塵囂,而“百尺高樓”則象徵一種精神境界和智慧高度,二者本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可以互不相干,但那“閒中數盡行人小”的行爲卻把二者聯繫起來了。其次,那思婦似乎也象徵着一種關懷着人間的精神與理念。蓋因舊時養家餬口、爭名逐利都是男子之事,所以往往是男子在紅塵中陷溺較深。相比之下,女子對名利之事看得比較淡一些,所以古代有許多故事和神話,常常塑造一些女神的形象去安撫和慰藉那些在紅塵中失意的男子。 “百尺朱樓臨大道”的“臨”,不免令我們聯想起屈原《離騷》“忽臨睨夫舊鄉”的“臨”。“百尺朱樓”中的那個女子,她居處之地的高遠和“人窈窕”的嫺靜美好,本來都是超凡脫俗的,但“不間昏和曉”的“樓外輕雷”卻使她不能與紅塵隔絕;“獨倚”的孤獨寂寞也暗示了她有無法與紅塵痛絕的愛情;“閒中數盡行人小”的行爲則流露出她所有的希望與理想都寄託在紅塵之中。不僅如此,“閒中數盡行人小”的口吻也含有從高處俯視紅塵中人的一種旁觀者的觀察和反思。 “百尺朱樓臨大道。樓外輕雷,不間昏和曉”,這是寫思婦居住的環境。古人常以居處之高來象徵樓內人的高潔與脫俗,所以這是在烘托人物形象。“臨大道”,是爲引出下一句“樓外輕雷,不間昏和曉”。“輕雷”是指大道上的車馬聲。杜甫《樂遊園歌》云“白日雷霆夾城仗”,李商隱《無題》詩云“車走雷聲語未通”,都以雷聲形容大道上的車馬聲。 “獨倚闌干人窈窕,閒中數盡行人小”的是思婦,那是一個孤獨寂寞的美麗女子,站在高樓上盼望愛人歸來,頗有溫庭筠《望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的意味。如果我們單從這個角度看,則這上闋完全是傳統意義上的思婦詞。 下闋“一霎車塵生樹杪”的意思是說:樓上的思婦注意着遠方馳來的每一輛車子,希望有一輛是她愛人乘坐的。但那些車子都沒有在樓前停下,而向前馳去,只留下令人失望的車塵。所謂“塵”,其實是一種污染。那京洛的塵土是用來比喻世俗污染的。樓外的行人固然避不過,樓上的觀察者也避不過。 “陌上樓頭,都向塵中老”之遼闊廣泛,那“塵中”的痛苦,“老”的悲哀,都已超越了思婦的狹窄範圍;那種悲天憫人的感情和對世界透徹的瞭解,已不屬於作品中的思婦而屬於作者本人了。“老”字,有零落凋傷的意思。你可以是清高的也可以是理性的,但是隻要你沒有割斷與這個世界的聯繫,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你所愛和所關懷的人和事,你就無法擺脫同他們一起零落的命運。所以,此句是出自苦難衆生的嘆息,是自古至今所有善於觀察人生卻無力把握命運的智者的共同悲哀。此句頗似辛棄疾的《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爲葉丞相賦》詞中“人言頭上髮,總向愁中白”。 “薄晚西風吹雨到,明朝又是傷流潦”,傍晚時下起雨來,明天大街上將到處是污水與泥濘,路人將如何行走?縱觀整個人類的歷史,不也一樣貫穿着許許多多無常的變化嗎?此句極着力,極曲折。用意難明,焉能謂之“不隔”?雖然“隔”,亦不失爲佳作。 從高樓俯視大道,會產生這麼多聯想,大概也只有王國維這種兼有詩人和哲學家氣質的人才能做到。其實他還寫過一首詠蠶詩,詩中說,蠶辛辛苦苦操勞,繁殖子孫,然後再“輾轉周復始”,它這一生到底爲什麼呢?這實際上提出了一個“人活着到底爲什麼”的問題。人之不同於其他生物,是因爲人有理想而且有實現理想的智慧。但人的短暫一生往往不但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還要忍受許多苦難。這當然是一種悲觀的人生觀,但這種悲觀正是由於他對人生的極度執著造成的。樓中那個窈窕女子,儘管樓外有“輕雷”的噪音,有“樹杪”的車塵,有“薄晚”的風雨,有“明朝”的流潦,但她所關懷、所期待、所愛的,仍然都在樓外的大地而不在飄渺的虛空,她與大地上的那個世界始終休慼相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朱樓:富麗華美的樓閣。
  • 窈窕:形容女子文靜而美好。
  • 一霎:極短的時間。
  • 樹杪(miǎo):樹梢。
  • 流潦(lǎo):地面流動的積水。

翻譯

百尺高的華麗樓閣正對着寬闊的大道,樓外傳來輕輕的雷聲,不分晝夜。獨自倚着欄杆那窈窕的女子,在清閒中數着那一個個過往的行人顯得那麼渺小。 轉眼間車子揚起的塵土在樹梢升起,無論是路邊還是樓上,都在這塵世中漸漸老去。傍晚時分西風吹來了雨,到了明天又是讓人傷心的滿地流動的積水。

賞析

這首詞以一個在百尺朱樓中憑欄的女子爲視角展開。上闋描繪了女子所處的環境和她的姿態,她安靜地看着大道上的行人。下闋則通過「一霎車塵」表現出世事的無常和變化,有一種淡淡的憂傷氛圍。「陌上樓頭,都向塵中老」傳達出時光流逝、萬物皆會老去的感慨。最後寫風雨帶來流潦,進一步烘托出這種無奈和傷感之情。整首詞意境清幽,用簡潔的詞句表達了深沉的人生思考和情感。

王國維

王國維

王國維,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鉅子,國學大師。 ► 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