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鎖朱門,夢承恩。

出自 納蘭性德 的《 昭君怨
深禁好春誰惜,薄暮瑤階佇立。別院管絃聲,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謝,繡被春寒今夜。寂寂鎖朱門,夢承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深禁:指皇宮大內,皇宮門禁森嚴,幽深封閉。
  • 薄暮:傍晚,指太陽快落山的時候。
  • 瑤階:玉石砌成的臺階,這裏指宮中的臺階。瑤(yáo)。
  • 佇立:長時間地站立。
  • 別院:正院之外的庭院。
  • 管絃聲:指音樂聲。管,如笛子等管類樂器;弦,如琴瑟等弦類樂器 。
  • 不分明:聽不清楚。
  • 梨花欲謝:梨花快要凋謝,暗示春天即將過去 。
  • 朱門:紅色的門,這裏代指宮殿的門 。
  • **夢承恩:在夢裏渴望得到皇帝的恩寵 。

翻譯

皇宮深深,美好的春光無人珍惜。傍晚時分,她獨自久久地站在玉石臺階上。從別的院子裏傳來隱隱約約的管絃音樂聲,聽不太真切。

又到了梨花快要凋謝的時節,今夜蓋着錦繡被子仍覺得春寒料峭。宮門緊閉,四周一片寂靜,她只能在夢裏期待能得到皇上的恩寵眷顧。

賞析

這首《昭君怨》借宮人之怨情抒發情感。上闋描繪宮妃在晚春傍晚孤獨佇立在臺階上,聽聞別院子裏傳來的管絃之聲卻不分明,以樂景襯哀情,襯托出她被冷落的寂寞孤獨與淒涼心境。下闋通過寫梨花將謝、春寒難眠以及鎖閉朱門等情景,進一步渲染她孤獨寂寞的處境,「夢承恩」寫出她在孤寂中依然心存一絲對皇帝恩寵的幻想,深刻地表現出宮廷女子情感上的壓抑和無奈,也側面反映出宮廷生活籠罩的那種壓抑沉悶的氛圍 。整首詞意境孤寂清冷,字裏行間充滿哀怨幽情,委婉細膩,感情真摯深沉,體現出納蘭詞一貫的抒情風格和對人物內心世界深入刻畫的功力。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淸滿洲正黃旗人,葉赫納蘭氏(明末海西女眞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生於淸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葉赫部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淸太祖妃、淸太宗母)。父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母英親王阿濟格(多爾袞兄)女愛新覺羅氏。從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孫、明珠從弟索爾和女),從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康熙十年(1671年),時十七歳進太學,。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舉,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會試,因患寒疾,未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時二十二歳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與容若爲從曾祖姑表兄弟,且年齒相彷)愛其才,更兼出身八旗,世爲皇戚,故常伴帝側,授三等侍衞職,尋晉一等侍衞,數隨帝出巡塞外,並奉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事。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卒,年僅三十歳(虛齡三十一),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容若「生長華閥,淡於榮利」(《淸詩別裁集》),愛才喜客,「書史友生外,無他好也。」(《淸詩別裁集》)所與遊者皆一時名士,與世所稱落落寡合者,如嚴蓀友、顧梁汾、陳迦陵、姜湛園尤相契厚。詩文均工,詩得唐開元、大暦間豐格;詞尤享名,喜學北宋,論者謂其「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眞切感人。」「詩情飄忽要眇,斷腸人遠,傷心事多,年之不永,即於韻語中知之。」(《淸詩別裁集》)譚復堂以之與項蓮生、蔣鹿潭爲「淸詞三鼎足」。今人以其與曹實菴、顧梁汾稱「京華三絶」。集宋元來諸家經解,刻《通志堂九經解》。有《通志堂集》。詞集《侧帽集》、《飲水詞》。生平見《淸史稿·巻四百八十四·〈文苑列傳·納蘭性德傳〉》。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