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菸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霢霢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
拼音
注釋
耿耿:微明的樣子。另一義是形容心中不寧。這裏字面上是前一義,要表達的意思上兼有後一義。
助淒涼:庚辰本另筆塗去“悽”字,添改作“秋”,當是爲復疊“秋”字而改,有損文義,不從。秋夢綠:秋夜夢中所見草木蔥籠的春夏景象。程高本作“秋夢續”,“續”與“驚破”相反,又與下句“不忍眠”矛盾。
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傷情懷。
“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隱《嫦娥》詩中“雲母屏風燭影深”句意,寫寂寞。淚燭:熔化的蠟脂如淚,故名。也是以物寫人。“移”:程高本作“挑”,燈草才用“挑”,燭芯只用“剪”。
搖搖:指燭焰晃動。爇(ruò):點燃。檠(qíng):燈架,蠟燭臺。
“誰家”二句: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小說中所謂擬其格,這類句法最明顯。
羅衾:絲綢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擋。
殘漏:夜裏將盡的更漏聲。
連宵:整夜。脈脈(mài ):通“霢霢”,細雨連綿。颼颼:狀聲詞,形容風聲。
寒煙:秋天的細雨或霧氣。
滴瀝:水珠下滴。
序
《秋窗風雨夕》是《紅樓夢·第四十五回》中林黛玉所作的一首詩。初秋雨夜,薛寶釵來看望她,黛玉深感往日自己多心,疏遠了寶釵和寶玉,哀傷與寶玉的前途茫,兼聞窗外風雨淒涼,有感而作。《秋窗風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說與《葬花吟》一樣,都不妨看作是林黛玉傷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沒有《葬花吟》中那種抑塞之氣和傲世態度,而顯得更加苦悶、頹傷。這可以從以下的情況得到解釋:黛玉當時被病魔所纏,寶釵對她表示關心,使她感激之餘深自悔恨,覺得往日種種煩惱皆由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誤到今。黛玉本來脆弱,如今,在病勢加深的情況下,又加上了這樣的精神負擔,自然會更加消沉。
賞析
《秋窗風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說與《葬花吟》一樣,都不妨看作是林黛玉傷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沒有《葬花吟》中那種抑塞之氣和傲世態度,而顯得更加苦悶、頹傷。這可以從以下的情況得到解釋:黛玉當時被病魔所纏,寶釵對她表示關心,使她感激之餘深自悔恨,覺得往日種種煩惱皆由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誤到今。黛玉本來脆弱,如今,在病勢加深的情況下,又加上了這樣的精神負擔,自然會更加消沉。
但是,如果我們認爲作者寫此詩並非只爲了一般地表現黛玉的多愁善感,必欲細究其深意,那麼也就自然地會發現一些問題。首先,無論是《秋閨怨》、《別離怨》或者《代別離》這類題目,在樂府中從來都有特定的內容,即只寫男女別離的愁怨,而並不用來寫背鄉離親、寄人籬下的內容。何況,此時黛玉雙親都已過世,家中又別無親人,詩中“別離”、“離情”、“離人”等等用語更是用不上的。再從其借前人“秋屏淚燭”詩意及所擬《春江花月夜》原詩來看,也都寫男女別離之思。可見,要說“黛玉不覺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難說得通的。我以爲這隻能是寫一種對未來命運的隱約預感,而這一預感倒恰恰被後半部佚稿中寶玉獲罪被拘走因而與黛玉生離死別的情節所證實(參見《紅樓夢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詩鑑賞),曹雪芹的文字正有這種草蛇灰線的特點。《紅樓夢曲》中寫黛玉的悲劇結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硯齋所讀到的瀟湘館後來的景象是:“落葉蕭蕭,寒煙漠漠。”這些也都在這首詩中預先作了寫照。
小說中黛玉剛寫完詩擱下筆,寶玉就進來了,下面所描寫的主要細節是:黛玉先說寶玉象漁翁,接着說漏了嘴,又把自己比作“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因而羞紅了臉。對此,用心極細的脂批揭示作者這樣寫的用意說:“妙極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說出夫妻來,卻又云‘畫的’,‘扮的’,本是閒談,卻是暗隱不吉之兆,所謂‘畫中愛寵’是也。誰曰不然?”這一批語,對我們理解作者寫這首詩的用意,不是也同樣有啓發的嗎?
悽風苦雨的秋夜,一個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涼的情緒如濃重的暗夜壓在她的心頭。這個猶如嬌花嫩草的少女,孤單寂寞地住在瀟湘館裏,聽着暗夜中淅淅瀝瀝的雨點敲打着窗櫺,想着自己淒涼的身世和未來渺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斷肝腸。“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突然到來的秋風秋雨,驚破了她綠色的幻夢,預感到她短暫的青春年華就要逝去了,這是多麼值得人同情。對黛玉將來因悲愁淚盡而死,《秋窗風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鋪墊。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耿耿:明亮的樣子。
- 那堪:怎能忍受。
- 爇(ruò):燒。
- 檠(qíng):燈架。
- 霢霢(mài mài):細雨連緜的樣子。
- 颼颼:形容風聲。
繙譯
鞦天的花朵慘淡鞦天的草已枯黃,鞦夜的燈耿耿閃亮鞦夜那麽漫長。已經感覺到鞦窗之外鞦意無盡,怎能忍受那風雨又增添淒涼!那助鞦的風雨爲何來得這般急速?驚破鞦窗裡綠色的鞦夢。懷著鞦情難以忍受去睡,獨自對著鞦屏移動流淚的蠟燭。流淚的蠟燭搖曳著燒短了燈架,牽惹愁緒照著離恨搖動著離情。誰家的鞦院沒有風侵入?何処的鞦窗沒有雨聲響?絲綢的被子擋不住鞦風的力量,殘夜的更漏聲催著鞦雨急急地下。整夜細雨連緜又風聲颼颼,燈前好似伴著離人在哭泣。寒菸籠罩的小院變得更加蕭條,稀疏的竹子和空寂的窗不時有水滴下。不知道風雨什麽時候才會停止,已經讓淚水打溼了窗紗。
賞析
這首詩以景襯情,通過描寫鞦天的衰敗景象,如鞦花慘淡、鞦草枯黃、鞦風鞦雨等,營造出一種淒涼、哀怨的氛圍。詩中不斷重複“鞦”字,強調了鞦的氛圍和情感的濃鬱。作者借鞦風鞦雨表達內心的愁苦和寂寞,以及對生活的無奈和悲哀。詩中對環境的細致描繪,如“淚燭搖搖爇短檠”“連宵霢霢複颼颼”等,生動形象地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整躰語言優美,富有韻律感,很好地躰現了曹雪芹的文學功底和細膩情感。